沙尘暴“突袭”环保总局副局长
2007-04-02

  3月30日北京遭遇今春首次浮尘天气。北方各省份沙尘暴相继发作。

  北方沙尘暴起源地,历来认为是华北、西北沙漠地区。但日前,本报收到“剑南春寻找中国沙尘暴之源组委会”邀请函,邀请函称“四川大学以梁玉祥教授为首的沙漠生态修复课题组,经过5年的调查分析发现,北方沙尘暴可能起源于青藏高原东部的若尔盖地区(川、甘、青结合部)”。

  “若尔盖起源说”是否成立?

  探寻沙尘暴之源

  目前,若尔盖沙化现象引起各方关注。专家呼吁,对若尔盖湿地的保护刻不容缓,今年3月,在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陈放再次强烈呼吁保护若尔盖湿地。

  据最新统计数据,目前全国有荒漠化土地263.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46%。沙化土地173.9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8.1%,分布于30个省份的889个县,影响全国近4亿人口的正常生产生活。

  90%的草地退化、大面积的湿地干涸、大面积沙丘带出现……甘肃对黄河首曲湿地的沙漠化也忧心忡忡。令甘肃心焦的是河西走廊的沙化,历史上河西走廊曾经水草丰美,是陇西大粮仓,如今河西走廊里的“绿色孤岛”正在演变成第二个罗布泊。

  青海湖,曾是草肥水丰的广袤牧场。但现在青海湖周边退化草地面积已达65.67万公顷,占区域草地总面积的34.9%。内蒙古,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然而,这里有42万平方公里的沙漠、沙地、干旱荒漠区。

  今年3月30日,沙尘又到北京。是什么让沙尘暴如此凶猛?治沙之战,路在何方?本报记者明日起将随科考队踏上长达一月的千里追沙之路。将带您共同踏上途经若尔盖---碌曲---青海湖---河西走廊--内蒙古---北京的千里追沙之路,将为您带回最前沿的报道,与您共同探讨治沙之策。

  今春首次浮尘天气3月30日现身北京。1日午后,北京刮起六级左右北风,傍晚前后,风力加大到七级,尘土飞扬,出现扬沙。北京气象部门于1日15时发布了大风蓝色预警。

  北京遇今春首次浮尘天气

  气象专家称,较强冷空气已经开始影响北京,七级左右的北风将在夜间减弱,但2日上午仍有四五级北风,最低气温也将下降到5摄氏度左右。

  4月1日,津城被老天“愚弄”得“够呛”。从3月31日起,天津遭遇今春第一次浮尘天气的袭击,1日白天浮尘天气继续恶化,并随着大风的来临上演一场“刮沙”。

  天津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赵刚告诉记者,从3月31日开始,天津地区出现了今春首次浮尘天气。4月1日白天,浮尘天气继续维持,能见度在1000米左右。随着夜间大风的来临,1日后半夜和2日早晨,天津可能出现扬沙天气。随着2日白天风力减弱,天津地区浮尘和扬沙天气将逐渐消失。

  赵刚说,这次沙尘天气的出现是西北地区的沙尘随上层气流被直接“搬运”过来,落在低层大气中导致的。

  在街头,一些市民告诉记者,他们感到1日白天的浮尘天气明显加重,出行时空气呛鼻。记者1日中午在天津西南部的王顶堤立交桥附近见到,整个城市被一层黄蒙蒙的浮尘所笼罩,过往汽车挡风玻璃上也落着一层尘土。尽管是周末,但出行的市民明显减少。为了防止家中落土,住户纷纷关紧了窗户。

  住在“阳光100”小区的冼小姐拿着一件落上尘土的白衬衣说,“空气实在太脏了,早晨晾衣服忘了关阳台窗户,一个上午就落这么多尘土,白洗了。”

  漫天黄沙中潘岳讲话匆匆

  前天,由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发起并组织的“绿色中国---环保公益日”在北京、上海、广州、南昌、深圳、郑州、西安、福州8大城市同时启动。8个城市万人同时种下了5000棵树,建立了8个“环保公益日纪念林”。

  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会长潘岳前天带数十名文化界名人到北京八达岭长城脚下植树,建“环保公益日纪念林”。但让潘岳没想到的是,突如其来的沙尘暴一度影响了整个会场气氛,潘岳的讲话也只好简短结束。

  “今天的中国正面临环境形势最严峻的时刻。土地、淡水、矿产、森林等资源的快速耗竭制约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水污染、空气污染、土壤污染使人民健康受到威胁;环境引发的投诉和群体性事件正以每年30%的速度上升。”

  潘岳站在漫天飞舞的黄沙中说,解决中国严峻环境问题的最终动力来自于公众,公众应该充分行使宪法赋予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对各类环保公共事务进行深度参与。

  据他介绍,去年初,国家环保总局出台了中国第一部环保公众参与的政府规章《环评公众参与办法》。今年上半年,总局还将出台中国第一部有关环境的信息公开条例,以利于公众参与中国环保。

  沙尘暴的N个印象

  最沉重的称量:北京人均20公斤

  2006年4月,一场沙尘暴袭击北京。全北京市吹来沙尘大约有30多万吨,以1500万人口计算,人均约20公斤。最震撼的统计:沙化每年损失540亿

  强沙尘暴,给我国造成严重损失。2006年有媒体报道,据统计,中国目前是土地沙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因沙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40亿元。

  最悲观的看法:还得看老天脸色

  说到2006年北方的沙尘暴,名嘴白岩松忧虑地指出,治理并没有出现多大效果,我们还得看老天爷的脸色,大家还是少说话多做事。

  最一分为二的说法:没沙尘暴就没中国

  “沙尘暴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是不可能被消灭的,所谓制止沙尘暴,实际是违反科学规律的。”今年3月,中国气象局局长秦大河一语惊人,“沙尘暴给人类造成损失的同时,也有其正面效应,说到底,没有沙尘暴就没有中国,就没有我们中华民族。”

来源:四川新闻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