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生态恶化敲响警钟
2007-03-29

    国家海洋局日前发布的《2006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显示,渤海海域污染依然严重,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约2.0万平方公里,占渤海总面积的26%-

    “渤海海域污染依然严重,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约2.0万平方公里,占渤海总面积的26%”,“严重污染海域主要集中在辽东湾近岸、渤海湾和莱州湾。”国家海洋局日前发布的《2006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再次向世人敲响了警钟。

    陆源污染是“罪魁祸首”

    翻阅了2002至2006年五年间,国家海洋局公布的海洋环境质量公报,发现渤海未达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与其总面积之比,一直高居四大海区之首,维持在26%至41%之间。

    业内人士指出,现阶段渤海的污染源主要是陆源污染,即内地河流污染物入海造成局部污染严重。据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国600多个陆源入海排污口实施的监测,约81.4%的排污口超标排放污染物,主要分布在环渤海沿岸、长江口沿岸和广西沿岸等。以我省为例,实施监测的入海排污口有33个,而超标的排污口竟达到29个。这些排污口排放的污染物主要包括石油类、活性磷酸盐和无机氮。据统计,仅2006年,渤海就受到15.8亿吨有毒化工垃圾的污染。

    我省是环渤海地区的重要省份,污染区域主要分布在沧州和秦皇岛近岸海域。近岸海域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约4000平方公里,其中较清洁、轻度、中度和严重污染海域面积分别约为1090、2500、300和110平方公里。

    海洋生态处于“亚健康”

    “大量的污水排放到海洋中,直接导致海域营养盐超标严重,水体呈富营养化状态,这不仅造成适于养殖的水域面积持续缩减,而且养殖生物体内有毒、有害物质的残留量增高,食用安全性也降低。”省海洋局有关人士介绍。

    据渤海湾生态监控区连续3年的监测显示:该区域生态系统处于“亚健康”状态。水环境质量出现波动,2006年水环境指数高于2004年,略低于2005年。水体呈严重富营养化状态,营养盐失衡,部分生物体内汞、铅、砷和镉的含量偏高。围填海面积达数10平方公里,生物栖息地面积减小。

    以我省滦河口—北戴河生态监控区为例,2006年8月份该区域浮游植物密度异常偏高,平均密度是上年同期的近30倍,这也导致浮游动物生物量、底栖动物栖息密度和生物量也都相应增加。

    近年来,我省近海海域海水养殖业发展迅速,海水养殖已接近或超过养殖容量,养殖自身污染对海洋生态系统形成了潜在威胁。去年10月中下旬,黄骅附近海域发生了大面积的球形棕囊藻赤潮。专家指出,这和当地的海水养殖有直接的关系。

    此外,渤海地区大规模围填海工程使天然滨海湿地面积大幅减小,导致许多重要的经济鱼、虾、蟹和贝类等海洋生物的产卵、育苗场所消失,海洋渔业资源遭受严重损害,长途迁徙的鸟类饵料数量减少,削弱了鸟类栖息地的功能,生物多样性迅速下降。

    拯救渤海迫在眉睫

    “发展沿海经济不能以破坏沿海生态为代价”。在日前召开的全省“两会”

    期间,省政协委员发出了“救救渤海”的强烈呼声。

    去年8月4日,国务院召开渤海环境保护工作现场会,副总理曾培炎提出具体要求:控制陆源污染物排放;加强海域污染防治;保护好海洋生态系统;强化对海洋环境的监测;加强渤海环境保护工作的组织协调。环渤海的各省市也纷纷加入到拯救渤海的行动中。

    去年,辽宁省出台《辽宁省海洋环境保护办法》自2006年8月1日起开始施行。该办法为加强海洋环境监督管理,严格控制陆源污染物排放,纠正和处罚污染海洋违法行为提供了法律依据。我省今年将进一步加大“渤海碧海行动计划”实施力度。作为沿海城市的秦皇岛,目前已经取缔18条污染严重的水泥生产线,14家污染较重、布局不合理的工业企业通过退城进郊得到改造和提升。该市辖区内清洁海域面积增加27平方公里,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面积累计减少24平方公里。

    日益严峻的渤海生态环境,期待着国家和环渤海区域各省市能够采取更大的力度斩断污染渤海的“黑手”。2007年乃至更长时期内,渤海生态安全是摆在环渤海各省市面前的一道严峻的“考题”。

来源:新华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