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古树正加速减少
北京的古树名木,是这座六朝古都的历史名片。北京市林业工作总站站长施海最近提供了数据——20年前普查,全市百年以上的古树名木为4万多、近5万株。其中300岁以上的一级古树6213株,全市共有百余处古树群。近年又对郊区进行了二次普查,生长在郊区的古树名木有1.8万多株,其中百岁以上的有2310株;2005年市区古树名木的普查数是22262株。北京的古树名木减少的速度加快了。
北京的古树名木有的植于唐、辽、金,有的植于元、明、清,规模最大、现存数量最多的,是明朝永乐年间后种植的。据施站长介绍,以往主要依据树龄确定古树并定级。但很多树的树龄并不好测,只能依据胸径大小来推断,极易错定和漏定。目前北京古树名木死亡现象时有发生。施站长就最近说,海淀永丰小学校内的槐抱榆、延庆大庄科蟹子石的古油松已经枯死。门头沟灵水的两棵古树柏抱桑、柏抱榆危在旦夕。每棵古树每年管护费是20元,施站长建议将这项投资提高10倍。还要鼓励各界人士和单位认养古树名木,扩大投资渠道。
1965年,为了保护好两棵古银杏,周恩来总理决定延长了玉泉路和八宝山间的地铁站距离,古树今仍绿,成为北京市民口口相传的保护古树名木的佳话。
来源: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