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古城墙周围更青翠。
沿山公路成为蜿蜒起伏、宽阔有致、五颜六色的生态长廊。
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秦岭北麓成为动物的乐园。
以后城乡人居环境更加舒适人性化。
在城市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大力发展城市林业,使城市和森林和谐共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设生态化城市,是新世纪的时代潮流和发展方向。
随着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森林的地位也日益重要,加强城市森林建设已成为建设现代城市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摘自《西安市林业发展“十一五”和中长期规划》
继续实施大水大绿等生态环境工程,加大对秦岭北麓、自然水域、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区的保护治理力度,加快城乡生态林建设……使森林覆盖率和城市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45%和38%以上。———摘自《2007年西安市政府工作报告》
满城春色照绿波
阳春三月,古城满目春色,杂花生树,草长莺飞,一派春天的喜人景象。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处处能够呼吸到春的气息,树木绽放出了嫩绿的芽儿,嫩黄的迎春花惹人怜爱,护城河边的柳树害羞地抖动着刚刚泛绿的枝条,田野上麦苗葱翠,小草也在竞相展现自己的风采……
究其实,最深最浓的春色在林间,那当然是一处一处的城市片林了。登上杜陵原,那是一片绿色的海洋,株株树木新绿挺拔,空气中新鲜的气息让人陶醉。白鹿原上,樱桃、桃、杏等果树舒展嫩芽,展示出现代农业的无限风光。北郊渭河河畔,高大的白杨树耸立天空,树林下,松鼠、野兔等不时掠过,微风吹过,椭圆形的树叶哗啦作响……
瞧,前卫路小学六年级一班的小朋友方麟晨写道:“春天是一幅幅画,麦苗儿绿了,菜花儿黄了,迎春花儿露出了笑脸,樱桃花儿布满了枝头。桃花、杏花竞相绽放,小树长出了嫩芽,绘出了一幅美丽的园林图画;春雨洗净了高楼大厦,春风催开了路旁百合,车在绿中过,人在花中行,组成了一幅亮丽的城市图画。”
这是一幅多好的《古城春色图》呀,“车在绿中过,人在花中行”,在小朋友们的眼里,我们的城市是多么的美丽。
城市森林呼之欲出
可是,您知道吗,未来的古城,会增添更多的森林,动人的绿色将拥抱这座城市和这座城市的人们。
根据《西安市林业发展“十一五”和中长期规划》,我市将继续实施“大绿”工程,加快植树造林步伐,到2010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5%,较现在增加3个百分点,生态条件显著改善,建成山区、平原、城市绿化隔离地区三道绿色生态屏障。丘陵台塬水土流失得到缓解,生态状况整体好转。
到2020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0%,秦岭北坡水源涵养林生态状况开始步入良性循环,生态状况基本稳定,林业产业实力明显增强,实现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达到国际化、生态化城市的要求。
到2050年,全市森林覆盖率将达到并稳定在50%以上,基本实现山川秀美,生态状况步入良性循环,林产品供需矛盾得到缓解,建成比较完善的森林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恬静、舒适、安全、优美的人居环境。
目前,经过“十五”期间的努力,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了42%,生态建设进入了“治理大于发展”的新阶段,以森林植被为主体的生态屏障初步形成。对于“十一五”的任务,副市长朱智生这样说:“5年内森林覆盖率年平均递增0.6个百分点,每年至少要新成林9万亩,同时完成造林15万亩。”
未来几年,美丽完善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呼之欲出,古城会天更蓝、水更清,生活更舒适!
分区规划铺展绿色
按照规划,未来几年,我市在城市南部的秦岭山区,以全面封禁为主,实施天然林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建成以水源涵养林为主的公益林生态系统;在城市周围平原地区及境内河流沿岸,实施大绿、“三北”防护林和湿地保护区建设工程,集中建设高标准生态防护林、休闲景观林、名优经济林、速生用材林,建成平原和城市生态保障系统;在丘陵、台塬地区,大力营造水土保持林,实施退耕还林和丘陵台塬绿色工程,实行乔、灌、草结合,实现台塬添绿,建成水土保持生态系统。
按照这个思路,全市划分为四个不同类型区域,包括秦岭北坡水源涵养自然生态类型区,丘陵、台塬水土保持生态类型区、平原农田防护生态类型区和城市周围生态环境保护类型区,根据每个区域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林业生态建设标准,开展生态环境建设。
营造城市森林,离不开你我他,市政府号召市民群众踊跃参加义务植树和造林活动,同时制定了相关政策:采取承包、租赁、转让、拍卖、协商等多种形式,鼓励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合理流转;支持鼓励城乡居民、企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和私营、外商等非公有制经济主体,以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方式参与林业建设;对国有荒山、荒地依法出让给民营企业和个人进行造林的,可以减免土地出让金;利用农村集体所有荒山、荒地进行造林的,可以通过承包、租赁、拍卖等方式取得土地使用……
城外春晚绿野秀
对于我们生活的城市,未来将会更加绿意葱茏,将给我们带来更加美好的生活享受。
市林业局有关负责同志介绍说,在城区和城市周围,将主要建设城市林带绿地系统,并实施绿化美化,主要包括古城墙林带、唐城墙遗址林带、二环绿化林带、三环绿化带、绕城高速公路绿化带、铁路、公路沿线林带及沿河林带建设,还有兴庆宫公园绿地、曲江绿地以及神禾塬、白鹿塬、少陵塬、乐游塬等九塬绿地。结合八条水系建设绿色廊道,形成城市绿色生态保护环。
按照市市容园林局制定的《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我们还将加快建设城市街头小绿地广场,力争提前建成175个。规划到2010年,城市绿地率达到30%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平均达到8平方米;到2015年,绿地率达到35%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平均达到10平方米以上,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共绿地6平方米以上,进入国家级园林城市行列。
届时,在我们的城市,1平方公里有两处休闲地,5平方公里有一处绿化广场,10平方公里有一处开放式公园,力争达到300米见小绿,500米见中绿,1000米见大绿。
而在我们城市的周围,随着大绿一期工程的建成,我们拥有了60万亩的城市森林,“六片”、“八河”、“十条路”等新栽的林木茁壮挺拔。而根据大绿二期工程实施规划,我市将在塬坡地区继续营造城市森林40万亩。届时,百万亩森林和绿色将拥抱西安,拥抱800万城乡群众。
未来的古城,城市里绿意葱茏,鸟语花香。城市周边的公路上、河湖边、原野上,风景林带宛如绿色的屏障,守护着城市和人们。群山上,遍地绿被,郁郁葱葱。广阔的乡野上,桃、杏、柿子等经济林木满山遍野,它给农民的脸上带来了笑容,也给城里人带来了春天的喜讯和游园的欢畅。新闻链接
建设4个“城市之肾”
湿地被称为“城市之肾”,今后我市将建设4个“城市之肾”。
已经开始建设的西安泾渭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北郊泾河、灞河、渭河交汇区域,总面积3029.83公顷,被列为省级自然保护区。区内有开阔的河口三角洲和较好的天然植被,两岸鱼池众多,是候鸟良好的栖居之地与迁徙途中的重要“驿站”,拥有鸟类14目30科91种,主要有鸬鹚、苍鹭、白鹭、白琵鹭、豆雁、斑头雁等,被称为西安天然观鸟园。
保护区内湿地总面积2380.87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78.6%。初步统计,保护区共有野生动物169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2种,即大鸨和金雕;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16种,有白琵鹭、鸢、蜂鹰、赤腹鹰等。陕西省重点和一般保护动物56种,如黑斑蛙、中华鳖、鹭、豆雁、斑头雁、赤麻鸭、斑头秋沙鸭、雉鸡、秧鸡、骨顶鸡等。保护区内的著名景点有“泾渭分明”、“灞柳风雪”等,
根据市政府批准的《西安泾渭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从今年起,将泾渭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资金列入财政预算,由市林业局具体负责建设工作,建设规划项目总投资1.3亿元,目标是把泾渭湿地自然保护区建成城市生态景观。
“十一五”期间,除泾渭湿地外,我市还将建设黑渭湿地保护区、灞河流域湿地保护区、沣京湿地公园,成立湿地保护恢复管理站。通过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管理,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污染控制等措施,使我市70%的重要湿地得到有效保护,基本形成自然湿地保护网络体系。
实施珍稀濒危物种拯救工程
活泼好动的金丝猴,憨态可掬的秦岭大熊猫,性情凶猛的羚牛,还有极其珍贵的红豆杉植物,这些都是我们人类的伙伴、大自然的宠儿。
野生动植物保护是林业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一五”期间,我市计划在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施珍稀濒危物种拯救工程,主要项目包括:金丝猴远程监控系统及金丝猴野外教育基地建设、108国道两侧大熊猫走廊带植被恢复、秦岭金丝猴野外保护研究中心、大熊猫栖息地生态环境恢复及部分社区搬迁、红豆杉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和利用等。
根据《秦岭大熊猫保护计划行动纲要》,今后15年,我省将保护和改善栖息地和潜在栖息地,提高秦岭大熊猫生存质量,逐步扩大其生存空间,使秦岭大熊猫野外种群数量持续增长,栖息地面积稳中有增。同时建立秦岭大熊猫繁育基地,攻克人工繁育难关,扩大人工种群数量,形成可自我维持的人工种群。
近期目标:整合与完善秦岭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网络体系,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由现在的17.19万公顷增加到30.97万公顷,面积增加44.5%;强化大熊猫栖息地自然修复能力和生物走廊带建设,使95%的大熊猫栖息地得到保护,90%的潜在栖息地得到恢复,基本改善栖息地破碎化、岛屿化状况。建立省级大熊猫监测中心,基本形成精简、高效的大熊猫保护监测管理体系。
建设秦岭北坡森林公园网络
假日游玩到哪里去,秦岭山林在向您招手。如今,越来越多的市民,将游玩的目的地选在众多的森林公园。
目前全市森林公园已达12个,它们是骊山、王顺山、太兴山、终南山、朱雀、黄巢堡、黑河、沣峪、太平、翠峰山、祥峪、玉山森林公园,其中国家级7个,省级4个,市级1个,初步形成了秦岭北坡森林旅游群。我市森林公园面积达到100万亩,年接待游客130万人次,年收入3000万元。
另外,我市还拥有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周至老县城自然保护区,以及西安泾渭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等,目前,全市建设和管理的自然保护区总面积83743公顷,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8.28%。
“十一五”期间,我市将发挥整体效益,弥补生态旅游设施滞后的不足,计划以现有森林公园为骨架,按照市场需求,开发建设秦岭北坡森林公园网络,主要进行道路、通讯及供电、供水、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市民群众提供良好的游乐环境。
来源:西安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