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寸金莲"与"芭蕾舞"的渊源
2007-03-27

    历史中不只有激烈的政治斗争,还有诸多光怪陆离的文化现象,“三寸金莲”就是一端。这个文化现象影响了中国社会近千年,一半的中国人因之而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这个今天看来臭不可闻的文化传统真可谓“汉文化”的象征,因为只有汉人遵守这个传统,其他民族皆拒,甚至清朝政府下令全民皆禁,但最后拗不过还是继续听任汉人缠足。在20世纪这个摧残妇女的陋习终于在外来文化的强势面前经过许多曲折不得不刹车。上个世纪是中国历史的一个大分水岭,这个以后有机会再说,今天只说“三寸金莲”。

 
    一般认为缠足传统来自南唐后主李煜(公元961在位)。史书上说,皇帝夫妻俩皆为“文青”,都喜欢艺术。皇后欣赏一个宫女脚上缠布的美妙表演,被大家赞不绝口,因而宫廷里开始兴起对缠足的追逐。此风渐长,流入民间,竟然至播及千家万户,成为“中国特色”。陶宗仪在《南村辍耕录》里说,李煜将唐朝时髦的“弓鞋”用长长的布帛缠起来,妃子窅娘是第一穿戴者。怎么说缠足萌芽至迟也在南唐时期。
 
    不过也有人认为“三寸金莲”的历史更早一些,大概在南北朝或隋朝已经开始出现,并且称该俗来自波斯舞蹈。但是从考古学上确实在千年以前没有发现有缠足的痕迹,因为缠足后脚骨变形很容易分辨,看来在民间作为一种习俗确实应该是近千年内的事情,起码在南唐这里“集大成”了。
 
    我也比较认同这个文化传统的源头在胡人那里,它本来是个文明交流的成果,是波斯舞蹈在南北朝前后进入中国非常合乎逻辑。今天伊朗地区在古代生活着雅利安人,这个“雅利安人”分布区域一直深入至印度半岛北部地区。事实上我认为这个所谓波斯舞蹈的源头可能与雅利安人的一些宗教或神话舞蹈有一定关联。大家一定对印度地区意在夸张脚尖的舞蹈不陌生,这个风格的舞蹈甚至一直延伸进今天的东南亚地区。这种舞蹈的风格摆脱了只对人类上肢的关注,腿、脚的舞蹈成为关注的核心。

    中国的“三寸金莲”民俗与欧洲的芭蕾舞很可能是同源关系,它们的起源可能共同来自3、4千年前中亚与南亚的雅利安舞蹈语汇。当然,这个舞蹈语汇可能首先汇入到印度教、佛教以及一些民间舞蹈当中去,然后才传播开来。
 
    17世纪,芭蕾舞在法国路易十四的宫廷里得以发展,而其欧洲根源应该在意大利。
意大利与中国在东西两面与波斯同距,波斯文化如何进入中国,它们就如何进入意大利。1千多年前,亚平宁半岛、波斯与东亚都各有自己的一片文化天地。盛世唐朝从今天的考古看受到波斯文化的严重影响,从“罗马帝国”与“拜占亭帝国”的疆域更替看,意大利与波斯文化之间的文化交流要比中国地区更容易、更频繁。所以,波斯舞蹈进入意大利地区不仅是可能的,而且从逻辑上几乎是肯定的。

    假如芭蕾舞与中国妇女的缠足有同源关系,那么结局是让中国人很不堪的:在东方它最终成为荼毒妇女的腐朽之举,在欧洲它却发展为一颗耀眼的艺术明珠。一个地区化腐朽为神奇,另外一个地方却可以化神奇为腐朽,足以说明两个不同地区的“文化能力”与文化趣味。
 
    这个渊源关系是可以继续考证的。
 
    首先,两者最显著的特征在于“足的艺术”,“足的舞蹈”。然后,时间上也相差无几。中国在公元10世纪明确出现对“足艺术”的关注;而意大利出现对足尖舞的兴趣则是时间很接近的“文艺复兴”时期。最后,两者都是女性的“艺术”:缠足是中国妇女的“专利”,芭蕾舞是一门以女性足尖舞为主体的表现艺术。

    我甚至有一种更“极端”的想法,假如“芭蕾舞”的雏形不是当初从波斯传播至意大利的话,那么它就是直接从盛唐乃至后来的中国沿丝绸之路传至意大利的。意大利是丝绸之路的终点,因为那里是基督教的帝都,几乎所有的国际商贩与国家传教士都最终汇聚那里,大量的文化传播集中在此地是不足为奇的。唐时既有传教士到达中国,有石碑为证。稍后的元朝扩张更使多种文化形式加速传播。不过我还是更相信是从中亚东西分别传播。
 
    “文艺复兴”使这种东方文化在地中海北岸重新获得新生,逐渐成为一门“现代”艺术。经过漫长的几百年,热爱艺术的一位欧洲皇帝横空出世,路易十四关注到这门奇特的足尖艺术,甚至他个人也加入其中的创作和表演。就这样,一门超凡脱俗的,璀璨耀眼的,优美绝伦的艺术“芭蕾”,终于像白天鹅一样圣洁地出现在人类文明的舞台。
 
    在东方,足尖舞走上了另外一条被广泛欣赏的“艺术”道路。妇女缠足后穿上鞋,女人的姿态明显发生了改变,林语棠谓之曰“走钢丝一般”,严重的还要扶墙。说白了,实际上通过缠足的妇女是个残疾人。假如要说“好看”呢,那便是她们风摆柳一般地“娇媚”了吧。男人喜欢,这决定了缠足的命运,也决定了中国妇女的悲惨命运。
 
    尽管我们现在觉得缠足很“封建”,但恐怕“好看”还是“好看”的,那么多人趋之若骛并最终成为一项不可更改的“礼教”,一定有其存在的十足理由。将变形后的女足称呼为“弯月”“金莲”,起码从中国男人的审美角度觉得它“妙不可言”估计也是真的,这方面畸形的性心理研究倒是大有可为。我想,这个“好看”就是“艺术”的基础,经过加工提炼它在另外一个地区成为一门艺术并不奇怪。芭蕾舞艺术实际上也是一门充满血泪的艺术。两者的不同在于:东亚的“艺术”是被迫的,是违背自愿的,而且波及全社会;而欧洲的芭蕾艺术是极少数的职业人的行为,而且是自愿的。

    实用,还是(艺术)审美,这要看不同地区的性别权利分配以及趣味高低。事实上,我认为中国的“三寸金莲”除了性实用外主要还是审美功能,只是趣味低一些。历史已经对此做出了论断,并且停止了这个恶俗,无须赘言。不过,在东方怎么腐朽而为“三尺裹脚布”,在西方如何升华为超凡脱俗的“仙舞”,这是“东西方文化比较”的一个重要课题,遗憾的是中国人似乎有意回避了这类研究或批判,或者我们应该说现在连他们的渊源还没有关注到呢。
 
来源:大旗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