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承受中国60%的污染,面临干涸危险
2007-03-26

长江承受中国60%的污染,面临干涸危险

严循东  2007年3月26日

打造绿色家园,惠施子孙后代

受气候变化、污染等因素的影响,长江正面临日益严重的干涸危险,治理长江污染已经迫在眉睫。

长江承受中国60%的污染

“对人们来说,河流是那么的安宁。它没有任何疑问,只是自然地顺着自己的河道一直流下去……”这份53页的《世界面临最严重危险的10条河流》报告以引用普利策奖获得者豪尔·波利的话开始,但报告紧接着称:“如果这句话以前还是确切无疑的话,以后很可能将不再正确。”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发布了题为《世界面临最严重危险的10条河流》的报告,报告单独列出了5条亚洲最严重干涸的河流:长江、湄公河(中国境内流段名为澜沧江)、萨尔温江(中国境内称怒江)、恒河和印度河,其中长江的状况更为中国人关注。

这份报告显示,长江流域所产生的污染占中国污染的60%,每年排入长江中的污水排放量及工业废物达250亿吨,占全国污水排量的42%

6周时间找不到白鳍豚

去年11月6日至12月13日,为对目前长江豚类的生存状况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查,在农业部和中科院的支持下,相关机构邀请了来自中国、美国、日本、英国、德国和瑞士6国的鲸类专家,进行了“2006长江豚类考察”。

长江豚类处于长江生命链条的顶端,对长江生命系统的变化非常敏感,例如各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以及重金属等很容易沿着水生食物链在豚类体内逐级积累,因此豚类被认为是淡水水体污染物的“放大镜”,对于淡水水体环境监测具有重要指示作用。所以从侧面看,如果能在长江中发现豚类的踪迹,就可以验证人们对长江多年的治污取得了相应成就。

然而,令所有参与此次考察的科学家尴尬的是,这次历时6周的考察没有发现白鳍豚的踪迹,同时,长江江豚的生存状况也不容乐观,数量仅为上世纪90年代早期的一半,种群下降的速度十分惊人

专家下月共议保护长江

如果说白暨豚印证的生物链缺失只是说明了长江面临严峻形势的一个方面,那么“长江流域大面积干旱”、“长江水面白色污染”、“长江断航”这些2006年的热门新闻词汇却是人们耳熟能详的,由此,如何治理长江污染成了人们共同关心的话题

“我们一直非常关注长江的保护问题。”世界WWF(中国)对外联络部联络官员庄士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目前WWF已经支持并资助建立了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流域综合管理课题组。

“大熊猫的数量在1600只上再增加20%是我们长江流域自然保护的目标之一。”庄士冠说,WWF还计划2025年之前建立5000平方公里的阻隔湖泊,并建立其与长江干流的自然生态水文联系,长江重要物种的栖息地面积至少扩大20%。

下个月我们将在长沙举行长江论坛,这次论坛上将提交对于长江的研究报告,具体探讨长江保护。”庄士冠说,“首届长江论坛”于去年4月在武汉举办,来自中央相关部委、沿江11省(市、自治区)政府及相关驻华机构和国际组织的代表参加了论坛,并一致通过了《保护与发展―――长江宣言》。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