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耻辱 “最受伤长江”谁埋单?
2007-03-25

  世界自然基金会20日发布警告说,亚洲五大河流已经成为世界上遭破坏最严重的河流。如果对目前的形势放任不管,将会产生“可怕的后果”。亚洲的长江、萨尔温江(中国境内称怒江)、印度河、恒河和湄公河(中国境内称澜沧江)已经跻身世界上遭破坏最严重的河流之列,在前十名中占据“半壁江山”。

  造成长江成为全球“最受伤”的五大河流之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世界自然基金会报告称,主要是在物种入侵、污染成为严重问题的同时,蓄水、气候变暖等也成为威胁河流生态环境的最普遍、同时也对人类生活影响最大的因素。而长江由于沿岸地区快速发展的大规模工业建设和水土流失问题,导致污染问题非常严峻。

  应该看到,近年来,我国的大江大河在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生态修复和污染治理等方面进展顺利,国家主导的重点生态建设工程、生态修复工程和开发建设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效,全国11条大江大河流域土壤流失量有较大幅度减少。其中,长江和淮河流域土壤流失量为多年平均流失量的50%左右。

  然而,更应该看到的是,长江沿岸地区治污不足和各自为政是导致长江“受伤”的一个重要因素。在长江干流21个城市中,重庆、岳阳、武汉、南京、镇江、上海6城市累计形成了近600公里的污染带。水质恶化已经使地处下游的城市成为水质型缺水城市。自去年松花江事件以来,我国共发生130多起水污染事故,平均每两至三天便发生一起与水有关的污染事故。在部分地区和流域,水污染已经明显呈现出从支流向干流延伸、从城市向农村蔓延、从地表向地下渗透、从陆地向海洋发展的趋势。水污染问题已严重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难以想象,如果污染继续下去,如果长江成为一条污水河,我们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才能挽回。

  流域性污染问题决不是一个地区、一个部门的事情,它需要行政区域、职能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和积极参与。松花江污染事件暴露出流域性环境监管的协调缺失,流域之间没有形成健全的污染控制和保障应急机制。曾有一种说法:“环保局不下水,水利部不上岸”,仅这两个部门之间就存在职责不清,各管一块。国家应通过立法,综合治水,统一监管,统筹协调。只有区域间、部门间、行业间以及社会各行各业之间的“大协作”,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目前水资源短缺、大流域污染严重的社会经济发展“瓶颈”问题。只能强化各职能部门和长江沿岸各地方政府职责,通过严格执法和严肃问责,有效地遏制污染,才能还长江一个“清白之身”。

  长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是民族的生命之源。当孕育多个世界著名文化的大江大河先后衰落之后,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还依然在奔腾、咆哮。然而,长江作为十三亿中华儿女的母亲河成为全球“最受伤大河”前十位,这是一种耻辱,更是一种拷问。治理长江水土流失和沿岸污染绝不是政府和向个部门的事,每一个国民都有保护母亲河不受侵害的神圣职责。

来源:人民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