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内唯一的古树
夹江县城内曾有过二三十株古树,县志记载:“建国前,祠堂庙宇古木参天,楠、柏珍木,随处可见。”解放前,位于古县衙门旁的800龄银杏树,古文庙(现夹江二小)、旧衙门(后县府)等地的黄葛树、桢楠树、古柏等,树龄都在百年以上。随着岁月流逝、城市改造,这些古树逐渐消失。上世纪九十年代后,夹江城内的古树,唯一仅存的就是分司街这株皂角树。
这株皂角树高约15米,树径逾1米,根部凸起,如虬如蟒。据1989年版《夹江县志》记载:“城关分司皂角树一株,树龄200余年,高10余米、干径1.2米。”在树北面10余米是县机关幼儿园。古树参天,年复一年地伴着孩子们的歌声。
古树人家的故事
3月8日,笔者来到皂角树下的一户人家,听现年75岁的干学文老人讲述了有关树的世事沧桑。
干学文的母亲叫周玉清,1909年18岁时嫁到干家,据说当时皂角树就已是这么高大。旧时迷信,当初她愿意嫁到干家,有个原因就是看上了这株“风水树”。一个世纪来,皂角树年年结下三四千斤硕果——皂角。在没有肥皂的旧时,皂角是洗涤衣物、头发的好材料。干学文记得在解放初期,一斤皂角要卖5分钱,每年卖皂角的收入,对他们那个贫寒家庭来说,够全家三个人的生活费。直到现在,此树每年都还要产几百斤皂角。1978年,一根横枝由于结的皂角太多太盛,在一次大风中被折断,结果枝头上摘下几百斤皂角。
干大爷称,其母亲1991年去世,差三个月就是100岁。在世时她常对后人讲,是这株树保佑了她长寿,保佑了全家风调雨顺,叮嘱后人一定要保护好这株树。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北京生物学院师生对此树考察过,拍了照片。在皂角成熟时,曾汇款来索购皂角,5元钱一斤,干学文先后给他们寄去了三四十斤,供学院作研究。
怎么也要保护好古树
作为古树,皂角树得到了当地政府部门的保护,十多年前干学文家修整房屋,需要锯掉一根枯枝,他专门向有关部门打了报告,经照像审批同意后,才予以实施。2006年房地产开发,准备拆迁旧房建新楼,按规划要伤到树枝,对此干学文坚决不同意,要求开发商建房后退一步,不准伤及此树。他说,此树是夹江人民的宝树,只要我在一天,就要保护树一天,子孙都要保护它。
来源:乐山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