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们不必对沙尘暴大献殷勤
2007-03-19

  “沙尘暴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是不可能被消灭的,所谓制止沙尘暴,实际是违反科学规律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气象局局长秦大河一语惊人,“沙尘暴给人类造成损失的同时,也有其正面效应,说到底,没有沙尘暴就没有中国,就没有我们中华民族。”(3月14日《人民网》)

  每到沙尘暴频繁肆虐的季节,各种各样的舆论总要铺天盖地的袭来。秦大河在这个时候为沙尘暴“翻案”,赋予沙尘暴崇高的“历史地位”和“丰功伟绩”,真可谓恰到好处——显然是给那些动辄抱怨政府过度开发、治理沙尘暴不力者,提前打了“预防针”——和谐大计,请闭上你们批评的嘴!

  沙尘暴“有益论”并非始于秦大河。在去年华北电力大学举行的“绿色大讲堂”上,中国科学院生态专家王如松教授就曾经有过这样的高论:“抛开对人的作用性,沙尘暴在自然界中是有它特定作用的,沙尘暴可以净化环境,给海洋带去丰富的营养元素。”王如松教授为沙尘暴“穿新装”的背景,恰恰也是去年三、四月份沙尘暴频发的季节。

  如果说王如松教授只是为沙尘暴穿上一件漂亮的外衣,那么秦大河院士已经给沙尘暴龙袍加身峨冠博带了。我们姑且相信专家的研究,沙尘暴的形成已经有几百万年的历史;我们姑且承认我们中华民族就是由沙尘暴到黄土高原再到华北平原这样演变而来;我们姑且承认沙尘暴是存在了几百万年的自然规律。但是,有一个问题请专家们告诉我:如此神圣的沙尘暴我们还动得么?

  在中华民族拜沙尘暴之功幸运降临这个世界以后,沙尘暴对我们造成的危害就没有停止过,人民群众和沙尘暴的斗争也没有停止过。不管沙尘暴的历史有多久远功绩有多大,但它近年来的频繁爆发,已经对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难以估量的影响和损失确是不争的事实。

  有资料显示,伴随水土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土地沙漠化的不断扩展,2000年以来,沙尘暴爆发的规模和频率都呈上升趋势。可见,沙尘暴的肆虐不仅有其自然的一面,更有其人为因素的一面。因此,作为专家,应该站在一个客观的立场上去评判沙尘暴的“是非功过”,既要看到沙尘暴的历史存在(甚至好处),更要看到沙尘暴给现实人类带来的灾害。即便沙尘暴是中华民族的“鼻祖”,但当它正在威胁我们生存的时候,我们也没有理由为它的泛滥作变相的辩护。

  秦大河院士在做这番高论时,可能忽略了一个非常浅显的道理,那就是当沙尘暴被冠以中华民族之根和自然规律后,谁还会有勇气冒着违背科学规律的风险去想方设法治理沙尘暴呢?人们今后对治理沙尘暴还会有那么“崇高”的热情吗?而一旦沙尘暴疏于治理,危害越来越大,秦院士将怎样以今天的观点对子孙后代负责呢?

  在生态环境的恶化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有识之士都在群策群力防治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从而控制沙尘暴的频繁爆发之时,像秦大河这类学者加官员型的人士,理应勇敢站出来揭示导致沙尘暴频发的社会经济学根源,理应为国家治理和遏止沙尘暴寻求良策。可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如此关键时刻,他们反而接连为沙尘暴“正名”,反而花更多的精力去研究沙尘暴的美学价值,这岂不是本末倒置吗?真不知他们是在麻醉人民,还是在哗众取宠,抑或是在向谁献媚!难道这就是我们纳税人供养的专家学者们一贯所秉持的职业素养和学术道德吗?

  沙尘暴频发是自然因素也好,是人为破坏环境造成的也好,只要它对现实的人类产生危害,那么最终都是要归结为一点,那就是如何更加有效的治理。哪怕就是因为我们这些年过度开发和治理不力造成了沙尘暴的频繁发生,相信政府及其相关部门也没打算推卸责任。因此,专家学者们大可不必如此主动的大献“学术殷勤”。我们可以理解高薪厚禄的专家学者们急于帮忙或者帮闲的心情,但是,假若老是这样为他的祖国和人民帮倒忙的话,那么这样的专家学者,这样的帮忙,最好还是不要的好!

  现在社会上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就是一些专家学者的学术理论总能够“随行就市”。他们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什么地方、什么领域需要什么学术理论支持,他们便可以立即“定制”生产。

  某科研机构曾经花了几十万元捣鼓出了一个《中国现代化报告2006》,“研究”中国人2050年的月收入。专家们信誓旦旦地计划40多后给国人发一万美元的月薪。就在国人的热情还没有完全消退,该机构的《2006年房地产蓝皮书》又热气腾腾的出笼了。专家们在老百姓已经无法承受目前的房价、商品房空置率已经很高的情况下,《2006年房地产蓝皮书》竟然还为房产商摇旗呐喊,依然认为中国房价平均上涨幅度低于国民经济和国民收入的增长幅度,依然认为今后几年,中国房价总体走势还要上升!

  秦大河院士这一次的“制止沙尘暴违背科学规律论”在本意上可能并非真要研究沙尘暴的美学价值,充其量也就是定向生产出来的“功利学术”,但由于其是全国政协委员,又拥有中国气象局局长和院士的头衔,他的话足可以对国家未来治理生态环境规划的制定产生导向作用。因此,我们对于秦院士提出的言论要保持足够的理智。

来源:四川新闻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