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戴河是渤海湾的一座疗养城市。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领导层每年夏天的假期都要举行所谓的“北戴河会议”。在该会议上讨论了各种国家大事。但是,北戴河会议从2003年开始消失。原因不明。除了北戴河,渤海湾内还有很多海洋旅游胜地。但据说,这些地方的外地游客也大幅减少。因为,水太脏了。
据说,排放到渤海湾的污水、废水每年达57亿吨。这是中国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公开的内容。渤海湾被天津、大连、青岛等大城市和数十个工业园区所环绕。如果按照中国的方式将渤海湾的污染情况进行分类,相当于“初三级”。也就是说,化学需氧量(COD)达到5PPM以上。韩国西海沿岸的平均污染度为1.5PPM。
渤海湾曾被誉为“鱼仓”。可见鱼有多么多。中国政府不愿对外透露渤海湾的污染原因。2000年,韩国议员和海洋水产部官员、环境团体人士曾说要去看看渤海湾的污染实态。但据说中国当局只带大家去了毫不相干的地方。仁荷大学崔仲基教授研究组3年前曾想在渤海湾提取污染试剂,但遭到了拒绝。
中国有十大环境悬案。指的是一市(北京市)、一湾(渤海湾)、两物质(酸雨、二氧化硫)、三河(海河、辽河、淮河)、三湖(太湖、巢湖、滇池)。最迫在眉睫的是北京的大气污染。因为,2008奥运会即将在北京举行。中国当局从1998年开始取缔了7万辆被称为“面包车”的柴油出租车。首钢集团也从北京郊区迁走。该工厂严重污染了北京的空气,甚至出现了“是迁走北京还是迁走首钢”的说法。该工厂搬迁的地方偏偏就是渤海湾。
环境理论中有“污染者负担原则(Polluters Pay Principle,PPP)”。但在国际关系中贯彻这个原则并不容易。因为,如果始作俑者不合作,就很难衡量谁给谁造成了多大的损害。相反,很多情况是受害者负担防止污染的费用。对于环境问题,中国应该摆出更加开放的姿态。中国若发生如此改变,中国国内的环保运动必然也会蓬勃发展。从长期角度看,帮助中国环保非政府组织(NGO)是有助于韩国的投资。
来源:朝鲜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