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故乡最后的“伐木老砍”[图]
2007-03-16

腐烂的树桩记载着昔日的灾难

树木被砍后,夹金山系的小山上,经常有滑坡现象发生

如果想把夹金山恢复到50年前的样子,没有人知道需要多少时间

尽管很稀少,但毕竟荒山上长出了小树,这是全民植树的结晶

50年前,山上布满原始森林。这道白色的沟,是从山上滚木头时留下的痕迹

    夹金山,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个传奇而浪漫的地方。千百年前,周围的藏、回、羌、汉人就已聚居于此。

    70年前,它因是红军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而被世人所熟知;137年前,它因法国传教士阿尔芒·戴维在此发现大熊猫,而成为大熊猫的故乡,闻名国外。7个月前,它又因此荣登《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三十二处世界遗产。

    然而,面对夹金山下的居民,笔者总能感到他们心里有着几丝愧疚。

    夹金山下的居民,至今对“风吹着森林/雷一样的轰响/伐木的工人/请出一棵棵大树/去建造楼房/去建造矿山和工厂……(《我们的田野》歌词节选)”这首歌不能忘怀,50年前,正是在这嘹亮的歌声中,他们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伐木运动,使整个夹金山支离破碎。50年后,面对荒山野岭、黄沙横飞,以及丑陋的“秃顶山”,幡然醒悟的伐木工人不得不拿起锄头、铁锹,在荒山上播种树苗,营造着绿色神话。

    一

    1935年6月,红军翻过了鸟迹罕见的大雪山。红军战士所歌唱的优美歌谣,至今仍在夹金山流传:“夹金山上雪似银,脚踏冰雪奔前程。革命豪情比火热,熔冰化雪步不停……”然而,大雪山上“雪似银”的情景,如今难得一见。

    这里除冬季以外,几乎没有雪。半个世纪前,这里布满原始森林,如今,这里只有腐烂的树桩、尚且幼小的树苗和杂乱的灌木丛,有些地方甚至成了“光头山”。2月27日,当笔者登临此景,不禁扼腕叹息。对此,夹金山上的一位老伐木工人说:“人类有罪,50年前的那场轰轰烈烈的伐木运动像一场噩梦。”

    老人叫李保天,四川省雅安市宝兴县人,今年81岁,祖祖辈辈居住在夹金山下。李保天说:“如果知道砍伐森林把夹金山变成今天这样,我宁愿砍掉自己的脑袋。”几十年前,夹金山上曾经活跃着的数万伐木工人,人们亲切地称他们为“伐木老砍”。李保天就是一名普通的伐木民工,曾亲手伐掉数万棵树木。

    回忆起50年前那场伐木浩劫,他沧桑的表情,就像一位世纪老人回忆南京大屠杀一样。

    20世纪50年代末,夹金山下的寨子里,人们沸腾了。山里的老人几乎都能背上几句郭沫若先生的《迎春序曲》:“赶上英国只需要十五年,农业纲要七年就可实现;一个大跃进连着一个大跃进,英雄气概可以覆地翻天。看吧,要把珠穆朗玛铲平!看吧,要把大戈壁变成良田!……”老人试诵几句,郭老的诗仍不失豪气干云。然而,当时却误导了村民。

    大戈壁能变成良田,山地自然也能变成良田。贫农出身的李保天一马当先,爬到一座山上。砍了树木,烧了荒草,在坡度45度以上的山坡上,他愣是开垦出了土地。寨子里的人们自然不甘落后,于是,一场争先恐后的“大跃进”运动,使夹金山上狼烟四起。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迅速席卷整个夹金山。

    当时,钢铁是国家实力的主要指标,“超英赶美”,全民自然少不了“大炼钢铁”。李保天回忆说:“那时,一夜之间,整个夹金山区土高炉林立,就连战争时期遗留下来的碉堡炮楼,也被改造成土高炉。煤不够用,就伐木烧炭。直径八九十厘米的百年大树,被劈成木块。”笔者问:“当时,如何舍得把如此好的木材烧掉?”李保天说:“我们都很积极,连家里的锅都能拿出来砸碎炼铁,烧山上的树木又算得了什么?”

    今日,大跃进的神话在村里已经成为“吹牛皮”的代言词,数万座土高炉也早已灰飞烟灭。然而,土高炉的冲天烈焰,却一举烧掉了夹金山上的大量森林。李保天老人痛心疾首,他觉得自己简直就是屠杀森林的“凶手”。

    1998年,四川禁止砍伐天然林后,每年春天,老人都会植树,这也许是老一辈伐木者对夹金山的忏悔吧!

    二

    20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了夹金山。走过几次社会动荡之后,村民白手起家,惟一能要钱的地方就是向森林伸手。

    宝兴县陈忠就生活这个时代,他目睹村里大山小山被砍一空。1982年,陈忠初中毕业后到宝兴县伐木场打工,开始了他长达近10年的伐木生涯。伐木期间,他看着“秃顶”的山峰,有一种说不出的痛楚。

    2月27日,他向笔者讲述了当时夹金山下繁荣的伐木市场:“那时,在宝兴县的盐井乡、硗碛乡,阿坝藏族自治州的马尔康、丹金等地,街上挂满了木材单位的牌子:森工局、运输处、木材收购站等。在八百里夹金山,无论是谁,只要手握一张盖着红印的介绍信,便可恣意开发。带着铁钎钢锯的来了,带着雷管炸药的来了,整营整营的子弟兵也来了。那时,夹金山上整天弥漫着锯木声,上千年上百年的参天古木轰然倒地,许多山头被剃一空……由于伐木的企业多,需要的民工多,当时,夹金山下的村民,几乎达到了全民伐木的地步。”

    “山上伐木运输难,为了运输方便,伐木工人在山上把树木砍倒,然后砍掉树头,剥了皮,推到山下的峡谷里,利用流水冲出峡谷。每年四五月份,阿坝州各支流的河面上,均漂满了木头,密密麻麻地塞满了几百米的江面,有些打捞不上来的,沿着雅砻江、青衣江、大渡河等,直漂入长江……捞上来的木材,装到加重的卡车上,直奔大城市而去。这样的卡车每日有数十辆来来往往……”

    目睹一场场悲剧之后,陈忠彻底觉醒了,如此下去,将来夹金山会变成什么样子?1994年的一天,陈忠去县林业局请教。局领导告诉他,宝兴荒山荒坡多,从事种植业很有潜力。于是,陈忠决定以植树来请求夹金山的原谅。

    1994年,他租赁大渔溪荒山荒坡3000亩种植黄柏、杜仲、杉木。这年秋天和第二年春季,陈忠带领工人种下了700亩黄柏、杜仲、杉木。此后他平均每年完成500亩的种植面积。至1999年,他已经完成了3000亩的计划。他目睹昔日的荒山披绿,叹了口气:这辈子总算对得起夹金山了!

    三

    实际上,李保天、陈忠,都只不过是夹金山上普通的“伐木老砍”,在植树造林上,他们也不过是普通的植树人。

    今天的夹金山,已经转入了全民植树的时代,其原因,一方面是国家政策的严格约束,另一方面则是村民清醒地认识到:没有树就没有夹金山,没有夹金山也就没有夹金山下的居民。

    走进夹金山下的寨子里,村里的小娃娃们都能唱出优美的《植树歌》:……挖呀挖,挖呀挖/挖出希望的家/挖出一个深窝窝/把希望种下/挖呀挖,挖呀挖/挖出幸福的家/挖出一个深窝窝/把未来种下……(《植树歌》节选)。

    儿童们歌声清脆,与50年前歌声浑厚的伐木工人遥相呼应。穿透半个世纪的时光历程,夹金山人开始营造夹金山的绿色未来,创造属于夹金山的新时代绿色神话。“夹金山肯定还会有更感人的故事。”夹金山下邓池沟一位年迈的老大娘说。邓池沟,是法国传教士阿尔芒·戴维在此发现大熊猫的地方。

    宝兴县硗碛乡是红军长征经过的第一座藏寨。在扎角坝路边有三棵大白杨和一口凉水井,因为朱德委员长当年在这里拴过马喝过水而成了藏民们心中的神物。树旺人旺,近年来全乡的森林面积达30万亩。

    雅安市87岁的老红军杨国平说:“当年红军手执火把夜翻夹金山,队伍从山脚直到山顶,像火龙一样亮。火把都是捡松树皮做的,红军不砍树,烧火都是在地上捡干树枝。现在的夹金山,已经有所转变,恢复好的地方,也依稀可见当年夹金山的影子。”

    他相信,只要发扬红军精神,夹金山总有一天还是当年的夹金山。

    夹金山“伐木老砍”的时代,终于在20世纪末画上了句号,今日,夹金山已进入“植树英雄”的时代,尽管演绎这个时代的,仍然是当年的“伐木老砍”。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