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采伐问题已经从幕后走到台前,明确地摆到国际森林管理对话的桌面上。遏制森林犯罪的呼声不断高涨,东亚、非洲、欧洲和北美先后制定了区域森林执法与管理(FLEG)进程。遏制非法采伐这个紧迫而棘手的问题,已然成为国际林业管理对话的焦点。
然而,非法采伐这个带有某种政治色彩的敏感问题,一度曾是国际林业对话的“禁区”。尽管非法采伐由来已久,并遭到非政府组织的强烈声讨,但这个公开的秘密,一直是人们心中的一种痛。
非法采伐是黑幕下的犯罪吗?可以这么说,但却不那么简单。
非法采伐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涉及面广泛,特别是事关依赖森林的贫困人群的生计。因此,非法采伐问题,并非简单地依靠打击手段就能解决。
遏制非法采伐,仅仅依赖现有的并不完善的法律法规往往无能为力,甚至可能伤及以森林为生计的贫困人群的利益。世界各国的有关专家认为,制定公正公平的法律法规,尤其是对依赖森林为生计的贫困人群公正公平的法律法规,是当务之急。
每年有150亿美元随着非法采伐凄厉的电锯声,从世界各国的国库中流失。而且,非法采伐所导致的恶果,远远不是金钱所能衡量的
全球范围内以非法采伐、非法贸易和腐败为标志的森林管理的失败,将以森林为生的贫困人口置于危难之中,让试图获得环境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国家政策面临考验。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副教授、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环境经济和政策委员会成员、世界保护区委员会成员卢卡·塔可尼(Luca Tacconi)认为,非法采伐并非最近才出现的新问题,早在18世纪的法国,就有采用贿赂的手段非法采伐木材的记录。然而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随着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提出,非法采伐问题才进入了全球森林政策的视线,而突破“禁区”进入国际对话议题则是发生在最近的事。虽然关于非法采伐的国际争论焦点在非法采伐,但实际上非法采伐问题涉及的范围要广得多,其中包括:土著居民的权利以及公共或私人所有者的权力;森林管理法律法规或其他协议;运输和贸易法律法规;木材加工法规;金融、财会和税收法律法规等。
根据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和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信息,非法采伐每年使150亿美元从世界各国的国库中流失。
不仅如此,非法采伐还会导致生物多样性、政府税收和当地社区生计丧失;使森林管理混乱,冲突发生;破坏林产品市场的正常秩序。在非法采伐过程中,有人通过腐败暴富;非法采伐以较低的木材价格进入市场,会引发不正当竞争。
千百年来,深山老林中的人们一直以森林为生。这些林子祖祖辈辈流传下来,他们理所当然认为归他们所有。可是,一些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一下子把林子从他们手中夺走,把他们对森林的使用变为非法。这样的法律法规,在遏制非法采伐时常常无能为力
据世界银行的信息,全球有12亿人口——许多是世界最贫穷国家的人口,依靠森林为生,如狩猎、畜牧、薪柴、草药等,当然也包括采伐。世界森林的大约1/5通过定期或合作的形式委托管理;更多的森林未经政府批准根据惯例由边远地区的人口使用或拥有;只有很少的森林中无人居住。森林与人项目的马库斯·科尔察斯特(Marcus Colchester)说,怎样由第三方分配和使用森林,将会直接影响贫困人口的权利和福利。
目前,非法采伐已经对当地居民造成灾难性的冲击:从森林中搜括财富,把一个退化了的生态环境丢给当地人,置他们于水深火热之中。但是同时,无论合法还是非法,采伐都会给当地人带去就业机会和收入。而且一旦人们在森林中的权利得不到承认或不合理的森林法规使人们不堪重负,人们就可能被迫非法采伐。在洪都拉斯,非法采伐的商人同时也经营药材和非法武器,他们迫使脆弱的社区采伐木材。在印尼,非法采伐是公开的秘密,非法采伐与某些政治人物的利益纠缠在一起。
科尔察斯特说,研究显示,眼光短浅的或狭隘的森林法规的实施,可能对贫困造成冲击,而受到政治庇护的经营者则不受影响。正如一名加拿大大不列哥伦比亚护林员的哀叹:“我们只能对一些小的违法者行使职权,而对真正的犯罪——由大型企业从事的真正的危害却无能为力。这些人才真正应该受到制裁,但他们的背景太强大啦。”
“森林法执法和管理”(FLEG)行动焦点过多地集中在林业法律法规本身,而忽略了更为广泛的与森林相关的法律法规,如土地使用法和人权法等。许多森林法执法和管理制定者现在承认,必须评估修订现行森林法律法规,以保障人们的生计和使用土地、森林的权力。总之,森林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和管理应该有利于贫困人口,而不是伤害他们的权利。
目前,对非法采伐的准确范围和数量仍然难以断定,对非法采伐也没有明确的解决办法。要解决非法采伐这个复杂问题,必须弄清其关键原因
非法采伐的范围有多广?数量有多大?目前仍然是个谜。据估计,在喀麦隆,由大型企业从事的非法采伐占总采伐量的50%。但也有数据揭示,被不合理的国家法律法规排挤的边缘的小规模伐木者的非法采伐,才是非法采伐的主体。要解决非法采伐这个复杂问题,必须找到其关键原因。
塔可尼认为,非法采伐的因素大致如下:一是经济刺激,非法采伐木材比合法采伐木材便宜;非法采伐可以逃避税收,而且非法采伐不受严格采伐限额的制约,甚至于发生在保护区内禁止采伐的森林中。二是将林地转变为农田可以得到更高的短期效益,有的地方政府甚至于国家政府常常会为了促进经济发展而鼓励毁林或对毁林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另外,政府的政策、腐败、社区现存的种种问题等,均可能导致非法采伐。
打击非法采伐就像一把双刃剑,既可以遏制非法采伐,也可能伤及无辜。因此,要根除非法采伐,并真正激励人们参与遏制非法采伐的行动,必须把眼光转向制定公平有效的森林管理规划,同时建立一系列鼓励企业开展负责任的经营活动的措施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的邓肯·波尔德(Duncan Pollard)和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斯第瓦特·玛格利斯(Stewart Maginnis)认为,打击非法采伐既可以遏制非法采伐,也可能对那些无力遵守不公平或陈旧的法规的小型企业和那些以森林为生的社区造成伤害。因此,要根除非法采伐,并真正激励人们参与这项行动,必须把眼光转向制定公平有效的森林管理规划。例如,从设置木材进口壁垒,转向“软”的手段,如自愿伙伴协议(VPAs)。木材进口壁垒的初衷是防止非法采伐的木材进入市场;自愿伙伴协议是在欧盟(EU)行动计划基础之上的一项关于森林法执行、管理和贸易(FLEGT)的承诺。同时,应该建立一系列鼓励企业开展负责任的经营活动的措施,如森林管理委员会森林认证(FSC)等认证制度和全球森林与贸易网络(GFTN)等市场行动,GFTN是全球愿意“按规则出牌”的企业和社区的网络。
海外发展组织的戴维·伯劳恩(David Brown)认为,改革是林业部门制定森林政策的首要挑战。潜在的消费市场会对工业行为产生影响,早期那种希望通过减税刺激生产的森林管理改革已经失败。
要建立一个合法采伐认证体系,需要多方面的基础。目前尚无一种充分有效的法律保障机制,因此需要将业已存在的各种体系作为制定合法采伐认证体系的基础。一是不同的森林管理和监测体系,该体系已经在世界范围的木材生产国建立;二是合法的环境监测和非政府组织的监督;三是森林认证系统,森林认证目前已有10多年的实践经验;四是来自森林部门之外的可借鉴的经验。
这些经验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广泛参与、可信任,并在国家、企业和民间建立一种平衡。
一旦将令人信服的处罚方法、有效的执法和公正公平的法律系统用于遏制森林犯罪,那么森林法执法这个世界性问题就将不再仅仅依靠监狱、法院和逮捕等办法。有效的资源管理、发展边远地区的高效服务体系、减贫以及所有促进森林可持续发展的手段、公正公平的经济社会发展,最终将更为重要。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