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化千年的历史 化石:从远古神话到当代科学
2007-03-15
人类接触古生物化石已经有近千年的历史了,但是直到300年前,化石的定义才算是步入科学的正轨。英国媒体报道称,今年2月~7月,英国赫特福德郡的一家动物学博物馆开办了一个“化石与民间传说”的展览,让人们了解到化石过去有趣的历史。

神话中的鹰头狮身怪兽(上)与其原型原角龙(下)的对比

人类接触古生物化石已经有近千年的历史了,但是直到300年前,化石的定义才算是步入科学的正轨。在此之前,那些奇形怪状的化石就成了无数神话、民间传说的起源,被误认为“守护黄金的怪兽”、“天使的财富”或是“远古巨蛇”。古希腊人关于独眼巨人Cyclops的神话就是基于猛玛骨骼化石的发现。头盖骨中的洞被解释为眼眶,而其他骨骼则被拼接成一个男人的形状,而非其本来的大象形状。英国媒体报道称,今年2月~7月,英国赫特福德郡的一家动物学博物馆开办了一个“化石与民间传说”的展览,让人们了解到化石过去有趣的历史。

考古学家发现,在欧洲的许多古代岩洞里,就有古人搜集化石留下的痕迹。当时的人多半是在偶然的情形下发现化石的。在人类还不懂得如何用科学的眼光看待这些神秘的石头时,他们大多将之视为神怪、妖魔等的遗留物,最多也只是把它们当成工具、药品或是装饰品。

试想一下,欧洲北部有一群史前猎人在追捕猎物时闯进了一处偏僻的洞穴,他们在洞里发现了一具不知名的大型野兽的残骸,残骸下面还堆满了其他大型动物的骨头。对于这群人来说,一个关于以洞穴为家、以大型动物为食的飞龙神话就这样“诞生”了。可是,在现代的科学家们看来,这个神话很容易就能被“揭穿”。事实上,这种大型野兽是一种叫做“披毛犀”的古生物,生存在冰河时代的欧洲地区,在距今1万年前灭绝。

在世界各地关于化石的民间传说还有很多。在日本,鲨鱼牙齿的化石被人们认为是一种神秘的山妖的指甲。在印度,鹦鹉螺化石被认为是印度主要神灵之一毗湿奴的象征,被僧侣用来净化水。此外,还有一些化石被认为是包治百病的灵药。

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化石专家保罗·泰勒介绍说,古人为了解释化石的出现和存在,赋予了它们许多种名称,“例如霹雳、舌石、蟾蜍石、菊石(据说能治好蛇咬伤的一种石头)和‘魔鬼的脚趾甲’之类的名称都在英国被广泛使用”。根据他介绍,许多化石由于其形状与人体某部位的形状相似,因此被用来治病或者“以形补形”。泰勒举例说,有一种叫做“龙牙”的中药,事实上只是普通动物的牙齿或者骨头。

化石被赋予科学的定义是在17世纪中期。当时,一位意大利佛罗伦萨的医生斯泰诺提出,一种类似舌形的石头其实只是古代鲨鱼的化石,而不是什么“神石”。1666年,正好有人在意大利西部港市里窝那捕到了一条鲨鱼,斯泰诺对鲨鱼的头部进行解剖,证实了自己的观点。从这个时候开始,化石才告别了民间传说时代,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古生物学”。

1.原角龙与鹰头狮身怪兽

“原角龙”这个名字的意思是“第一张有角的脸”。原角龙是一种绵羊大小的食草恐龙,生活在大约1亿年前白垩纪的蒙古地区。原角龙的脑袋和躯干都很大,头上长着褶边,但没有明显的角,它的喙长得像鸟一样。以前,有人在戈壁沙漠中发现了这种恐龙的化石,就将它与神话中鹰头狮身、长有翅膀、专职保卫黄金的怪兽联系了起来。

据介绍,鹰头狮身怪兽的神话最初也是源于这种原角龙。古时候,来自于游牧民族斯基台人的金矿矿工很可能是在西伯利亚的阿尔泰山附近挖矿时发现了原角龙化石,然后传出了保卫黄金的怪兽的传说。据报道,过去许多神话中的巨兽,在现实生活中的原型可能都是各种各样的恐龙化石。

2.昆虫琥珀和恐龙DNA

琥珀主要是古代裸子植物的树脂形成的化石。有时候,一滴树脂正好包住了一只昆虫或是其他小动物或植物,在这滴树脂变成化石后,其包住的生物通常都被保存得非常完好。

著名科幻小说《侏罗纪公园》的作者迈克尔·克莱顿就从这种化石中获得了灵感。在《侏罗纪公园》中,一只被包在琥珀内部的史前蚊子死前曾经吸过恐龙的血,科学家就从这只昆虫身上提取到了恐龙的DNA,并进行了重组,最后克隆出了一只真实的恐龙。好莱坞大导演斯皮尔伯格1993年以这部小说为蓝本拍出了著名的同名电影《侏罗纪公园》。

来源:网易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