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古海塘快没了 杭二大古水利工程亟待保护
2007-03-08

    一个与京杭大运河齐名的钱塘江古海塘;一个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是仅存的杭州古港通航技术的代表。在刚刚完成的萧山区、余杭区历史文化资源调查中,钱塘江古海塘和南津牛埭这两大古代水利工程,将被纳入“杭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进行保护。

    钱塘江古海塘:与运河齐名

    明清鱼鳞大海塘,在世界海塘建筑史上被认为是一项杰出的创造,而它就在钱塘江边。

    钱塘涌潮蔚为壮观,却也害苦了两岸的老百姓。从汉唐以来,历代王朝都动用了大量人力财力来固堤御潮。筑塘技术从土塘、柴塘发展到石囤木柜塘,可是海塘屡建屡毁。

    直到明嘉靖年间,杭州人终于想出了一种名叫“鱼鳞石塘”的筑塘技术,防住了大潮。

    负责此次历史文化资源调查的浙江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梁伟告诉记者,古海塘建设十分精巧,比如塘基用的是5米多长的粗木料,打成“马牙桩”、“梅花桩”等不同类型的桩,塘底垒石最厚的有23层,最少的也有18层,都用上千斤的重条石逐层上叠,像鱼鳞一样,所以形象地称为“鱼鳞石塘”。

    可惜的是,这一坚实的古海塘,由于江道变迁、治江围垦等原因,现存无多。据调查人员称,现存的钱塘江古海塘包括北岸海塘和南岸海塘两部分,其中北岸海塘,大致西起西湖区转塘镇狮子口村,经梵村、闸口、南星桥、碑亭边,再沿秋涛路、杭海路一直到九堡、乔司,并与海宁段相接;南岸海塘,因为在萧山城北,所以历史上又称“北海塘”,也是断断续续,无法成型。

    目前钱塘江古海塘已被列为杭州市级文保点,并正在推荐“杭州市级文保单位”。此次调查之后,杭州市规划、文物部门还将联手对其进行专项调查,以确定古海塘准确的分布范围和史料内容,纳入“杭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进行保护,并推荐申报浙江省文保单位。

    南津牛埭:1500年前的拦河坝

    由于内河与外海的水平面高度不同,洪汛期间,江潮倒灌入内河;而潮退江浅时,内河水流失,造成干旱。为解决这个难题,1500年前,聪明的杭州人在河道与外海交接处,设计建造了一种保持水位的拦河坝,类似于现在的水运码头或水运中转站。

    此次在萧山南义桥镇横筑塘村,发现了南津牛埭遗址,保存十分完好,此外还有牛埭石塘旧址、南塘水利碑两处历史遗迹。这三处遗迹类型独特,是浙江内河航运设施的重要遗存,也将纳入“杭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并推荐申报杭州市文保单位。

来源:今日早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