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棵古榕的无数条气根相互纠结,生长成一堵墙的形状。
本报讯 在罗坑镇牛湾桂林寺旁边,有一棵奇特的古榕树。古榕的根已生长成一堵墙的形状,被当地村民称为“墙树”,它的树龄约为105年,属于国家三级古树。
树根顺墙而生
近日,记者和新会区绿化委员会有关负责人一起去观赏这棵“墙树”,刚到桂林寺前面的广场,就看见“墙树”挡住了整条通往村庄的道路。据该负责人介绍,“墙树”高近20米,占地近500平方米。一眼看去,这棵榕树和其它的榕树没有什么区别,但据当地村民说,“墙树”原先是种植在旧桂林寺的墙边,顺着墙壁生长,后来因为桂林寺被破坏,墙壁被推倒,现在只剩下沿墙的形状而长的榕树。当时拆墙的村民计划把“墙树”砍掉,但当地老人认为这棵树有灵性,而且外观特别,强烈反对砍树,它才得以保存下来。“墙树”上面寄生了大量剑花,每年都开花几次,非常漂亮,近几年因为剑花生长得太快、太多,村民怕“墙树”被压死,还清理了一部分剑花。
记者走近观看“墙树”的根,只见它的主干是由无数条气根相互交织而成的,密不透风;侧根则沿着当年墙壁的位置向两侧延伸,扎在地上形成了一个个“拱门”,从正面看就像一堵墙。
纪念真人黄归南
据对新会旅游文化有所研究的黄少玮先生介绍,“墙树”又被称为“归榕”,是为了纪念桂林寺祭祀的真人黄归南。据黄氏族谱记载,黄归南是牛湾黄族繁衍的第二代,加之其在兄弟中排行第二,所以被当地黄族后人称为“二世叔祖”。追溯牛湾黄氏祖先,可上溯自湖北江夏(即现今武汉地域),后迁至福建莆田,再经黄归南祖父黄崖石在宋代迁移到新会杜阮,其父黄平田又迁来新会牛湾石坑乡(即现桂林六联、上升、长坑等村)一带,后再从牛湾繁衍分支到七堡、古井、台山、鹤山、阳江等地。
综合史书记载和民间传说分析,桂林寺可能建于宋代,是为拜祀黄归南而建。传说黄归南自小聪慧,超脱凡尘,能知祸福,被视为神童。他幼年牧牛时恰遇久旱大灾,村人遵其嘱,以角黍豢龙祭天祈雨,果然有大雨解旱;成年后专务修道,颇有造诣,后来于邻村罗坑下沙的大报山麓坐化升天为真人。附近黄、林两姓感其能祈福禳灾的神奇传说,因而争相建寺祭祀他。后来,牛湾村民为了纪念他,便取“黄归南”中的一字,把这棵树称为“归榕”。“归榕”还包含有另一层意思。据介绍,当地有不少华侨和海外乡亲,每年回家祭祀桂林寺的同时,都会祭祀这棵大榕树;村中的一些老人的子孙出外工作时,老人们也会经常来祭祀大榕树,希望大树保佑他们的子孙平安归来,所以,村民又称这棵树为“归树”。
来源:江门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