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惊蛰万物复苏 "倒春寒"考验体弱生物
2007-03-06

    今天是“惊蛰”节气,这表明地下冬眠的小动物开始出土活动了。这个时节也预示着南京已进入仲春,是桃花红、李花白、鸟儿高飞的时节,尽管昨日南京城出现了“倒春寒”天气,但阻挡不了万物复苏的步伐,不过,“倒春寒”的威力会让一些体弱的动植物面临生存危机。

    牛首山上林蛙出洞

    青蛙、蚯蚓等很多动物,一到冬天便不吃不喝地冬眠了,这便是“入蛰”。等到天气渐暖,春回大地,它们也开始苏醒。昨天,南京紫金山志愿者大队刘光华老人在牛首山上就看到了出洞的林蛙。与青蛙不同的是,眼前的这只林蛙通体发红。刘老告诉记者,林蛙也有冬眠的习性,而他见过的林蛙一般有两种颜色,一种就是前面说到的红色,另一种则是长着黑色条纹的。记者了解到,其实,为了躲避天敌,林蛙也有保护色。入洞冬眠后,如果洞岩或者土壤呈棕红色,它们的体色自然随之变成棕红色。“不过,到了夏天它们又将恢复到外界土壤的土黄色。”

    仲春时节,大自然用自己的方式迎春。在南京城墙边、中山植物园随处可见绽放的二月兰。心形的绿色叶片、鲜黄色的花蕊、淡紫色的小花儿灵动地飘逸,袅袅娜娜,煞是惹人怜爱。南京人也会亲昵地叫它为诸葛菜,因为它的嫩芽可是不少人口中的美食。由于在农历二月前后开始开花,故称二月兰。花多为蓝紫色,也有少数是开白色小花的。和蒲公英一样,这种小花儿可以自己传播,足迹可遍布每个角落。

    紫金山道蜈蚣漫步

    在惊蛰前后出来活动筋骨的还不止林蛙,就连“五毒”之一的蜈蚣也醒了,还在紫金山的大路上悠闲地“漫步”。刘老回忆说,他是在两天前发现蜈蚣出来的。当时正在观察虎凤蝶生长情况的刘老,走在下坡的路上,突然发现前方有一只近10厘米的紫红色蜈蚣爬来,倒是被吓了一跳。蜈蚣也是要冬眠的,生活在石头缝等隐蔽的地方,一般也是到惊蛰前后才出来。苏醒后的它们自然要饱餐一顿,而林间的各种小昆虫则是它们的最爱。

    中华虎凤蝶破蛹化羽

    3月的南京将送走一批冬候鸟,迎来新的客人“夏候鸟”。尽管迁徙的大部队还没有到来,但南京已经有一小批先头部队提前降落了,如灰头麦鸡,等到4月下旬,大家所熟悉的黄鹂和杜鹃也将出现。不过,在这个时节,表现最明显的还要属蝴蝶。一直以来,温暖的气候让蝴蝶早早地破蛹化羽,在林间翩翩起舞。环保志愿者吴琦告诉记者,时下,在南京至少可以看到4种蝴蝶的身影。连濒危的中华虎凤蝶也出来了。刘光华老人说,为了保护中华虎凤蝶,志愿者们在凤游寺附近搞了一个养殖地,如今,已出现了成蝶飞舞的景象。

    “倒春寒”考验体弱生物

    不过,刘老同时也表示,虽然仲春已到来,但南京骤来的“倒春寒”,对一些体弱的生物实在是不小的考验。比如,那些刚出蛹的蝴蝶,正面临着死亡的威胁。

    专家告诉记者,惊蛰前后气温变化幅度较大,“倒春寒”属于正常的气候现象,大自然有着自己的淘汰法则:“适者生存”,而留下来的将是身强体壮者。

来源:新华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