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的雪山不容易看到了
杭州的断桥残雪难觅踪迹
说起气候变暖,在西藏工作过的退休职工马平有很多体会。她曾经三次经过青藏公路,路边高大威严的雪山给她深刻的印象,今年想再入藏看看,但不久前,留在西藏的朋友告诉她说,现在雪山不大看得到了。2005年,马平去川西格聂山一带看雪山时,当地人也告诉她,雪线向后退了。
雪线后退,冰川退化,引起河流水量减少。去年国庆节,马平去内蒙古与甘肃交界的额济那观赏胡杨,失望地发现,由于祁连山来水减少,湖泊干涸,额济那土地沙化严重,很多胡杨死亡。
上世纪80年代初,马平在拉萨时夏天没穿过短袖衬衫,现在那边也穿了。雪域高原都不能逃脱气候变暖的影响,别的地方就更明显了。这让马平非常感慨。
大学毕业还在找工作的杭州姑娘俞瑾发来电子邮件说:杭州西湖十景之一的“断桥残雪”好像变成了一个传说,离我们越来越远。最近两三年,夏天持续多日的高温里,我都恨不得想去南极或北极。很多人总会说,怎么觉得以前的夏天都没这么热啊,可能这就是全球变暖后带给人们最直接的生活体验吧。
适当限制小汽车
少挖山体多种树
杭州拱墅区卫生监督所的王卓虽然不是杭州本地人,但同样喜欢杭州。他所从事的公共卫生管理,与自然环境有着很大的关联。他不愿意看到有这么一天,杭州的美景会随着环境、气候的变化而褪色。“那样的话,杭州就失去灵魂了。”他认为,气候变暖一方面是自然引起的,但另一方面也与人类的活动,特别是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有关系。“夏天时我从黄龙体育中心来到文一路,就能感觉到气温的升高。”他说,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贪图一时之快而牺牲环境,杭州应该适当地限制小汽车,多使用公交车、自行车。
读者赵旦霞认为,气候变暖与全球大量砍伐树木也有关系。“黄土高原是粗犷的美,但那是没有办法的美。”城市的绿荫道让人感觉舒服,没有绿化的城市让人急于离开。
在下沙高教园打工的洪苏州老家在淳安千岛湖,他对老家开发过程中把山体炸掉挖掉感到忧虑。“山上的树林都是几十年才长成的,可惜呀。”他说,不该开发的地方人们应该不开发,只要大家重视环保,总能想到发展经济的办法。
我们不能让沙漠变绿
举手之劳是应该做的
环保要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昨天打进电话的读者很多有良好的环保习惯。
赵佐涛说,他家的玻璃是双层的,保温效果好,能减少空调使用,节约用电。
金为民说,他发现许多人开车有个不好的习惯,到了信号灯前才刹车减速,这不仅费油,也不安全。一年下来,全杭州浪费的汽油也是可观的。他开车看到红灯,或者绿灯在闪了就空挡滑行。此外,他不买过度包装的商品送朋友。“只要说明用意了,朋友们也能理解。”
退休职工周敏儿说,他结婚31年了,房子没装潢过。因为她的学化工的表姐告诉过她,装修材料里有很多化学物,没好处。春节她家也不放鞭炮,鞭炮会产生噪声和垃圾,她家以贴对联、摆鲜花营造气氛。
杭州联华集团业务员黄志说,看到一些汽车冒黑烟、河边有污水排出,他都会举报。
退休职工章荣洲说,他至今还在使用手帕,不用一次性的纸巾。他老婆买菜也是带布袋去,尽量少用塑料袋。
陈士英说,她买菜是用竹篮的,还特别教育孩子电池不要乱扔。
赵晓敏说,她到超市购物,每次都叫营业员少用塑料袋。女儿受她影响,也尽量少用塑料袋,垃圾装得满满一袋再去扔掉。“我们不能让沙漠变绿,但举手之劳是应该做的。”她说。
来源:搜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