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叶榕之王”深得市民喜爱
2007-03-02

  开栏语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和谐社会应有之义。一棵树成长、发展的历史,记录着无数人与树的故事,折射出不同时代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乐山的今天,本报特别推出“搜索乐山‘树王’”专题报道,除了展示乐山名木古树外,更重要的是找寻那些令人感动、给人启迪的人与树的故事,营造尊重自然、善待自然的氛围,共同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所谓“树王”,指那些“至高、至尊、至贵“者。至高,看的是形体大小;至尊,老者为尊,比的是年轮多少;至贵,物以稀为贵,求的是物种珍稀。晚报也希望广大读者通过新闻热线(2890111)或致信乐山日报社记者部积极参与,为我们提供线索。

  四季常青 小叶榕征服市民

  上世纪70年代以前,中心城区是看不到小叶榕的。小叶榕虽然不是名贵树,既不开花,也无芳香,但它四季长青,有一种超季节的青翠,终年青枝绿叶。

  根据园林部门最新的统计,现在中心城区小叶榕占行道树比例为60.44%,除此之外,在中心城区大小街道的人行道上,还分布着天竺桂、女贞、三叶树、高山树、水杉、黄葛树、梧桐、青松、银杏、银桦、白蜡等树种。中心城区较早栽种的前两批小叶榕都是引进的,不过,现在乐山各苗圃基地都可以自己培植小叶榕。

  年龄最大成为“古树名木”

  作为乐山市树的小叶榕,市民对它有着很深的感情,不过很少有市民知道哪棵小叶榕年纪最大。昨(27)日,记者了解到,位于中心城区滨江路鳄鱼天使前的那棵“佩带”有古树名木牌子的小叶榕是当之无愧的“小叶榕之王”,这棵小叶榕“胸围”0.78米,高6米,冠幅11米。

  1976年,园林部门考虑在中心城区大量种植小叶榕,并从外地引进了第一批小叶榕,数量仅有几棵,在中心城区几个地点进行了试种。10年后,从1985年开始,市政府确定大量引进小叶榕,种在中心城区的主要干道上。到现在,1976年栽种的第一批小叶榕,随着城市的迅速发展,现在仅在滨江路和肖公嘴各存一棵。位于滨江路鳄鱼天使前的这棵小叶榕,已经30岁了,鉴于这棵树是中心城区年纪最大的小叶榕,而小叶榕又是乐山的市树,有较高的纪念意义,为此园林部门给这棵树“佩带”上了古树名木的牌子,编号为74号。

  去年患病仍在“调养”之中

  这棵小叶榕枝繁叶茂,所处位置四周来往市民很多。长期朝夕相处,这棵小叶榕深受市民喜爱。但是去年,它“生病”了,树叶不断飘落,树干几乎成为光杆杆。

  市园林局管理科工作人员发现情况后,组织有关专家到现场进行“会诊”,发现了“病因”:前年进行滨江路景观改造,在这里堆放过建筑材料,石灰等材料渗漏进树根,导致树根腐烂。市园林局技术人员针对小叶榕的病情,研究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首先将腐烂的树根锯掉,再给残余的树根输液、消毒,并撒上生根粉。在对该树进行了抢救后,市园林局立即运来优质的种子土,撒到小叶榕树根周围,并为小叶榕设置了一个面积为4平方米的花台。

  昨日,记者来到鳄鱼天使前,看到这棵小叶榕目前的枝叶还不是十分茂盛。记者了解到,由于石灰等材料渗漏进树根,虽然经过抢救,但这棵小叶榕的根系已受到一定损坏,需要进一步“调养”,估计今后长势将和以前一样良好。(本报记者 陈新文/图)

  不同观点:

  “树王”应为本土树种

  关于选小叶榕树为“树王”,一些专家和市民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专家认为,小叶榕树叶茂如盖、四季常青、枝干壮实、不畏寒暑、傲然挺立,象征着开拓进取、奋发向上的乐山人的精神。不过小叶榕树是外来物种,不能代表乐山的城市形象。挑选一种本土树种在中心城区推广,更符合乐山的国际旅游城市形象。因此专家建议乐山大量栽种具有代表性的树种,比如海棠树。另外,一些市民告诉记者,他们了解到,小叶榕树也是国内其他一些城市的市树,因此乐山更应该发展本土树种。

来源:乐山晚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