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王长路发自库尔勒 台特玛湖,塔里木河终点,站在200平方公里的湖旁,看着沙鸥飞翔,谁能想到,5年前,这里已经干涸了30年。
6月4日,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尔勒市出发,近800公里的行程,穿行在塔克拉玛干与库鲁克两大沙漠的边缘,记者看到,经过5次向塔里木河下游输水近20多亿立方米后,塔里木河下游沿岸的绿色走廊,已如这里独特的树种----胡杨,顽强的生长起来,担负起阻隔两大沙漠合拢的重任。
"塔克拉玛干,这也是北京沙尘的来源之一啊。"听记者说起今年4月,北京的那次"满城尽带黄金甲",一位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的工作人员说。
每年的3-6月份,这里多发生干热风和大风,形成沙尘天气,塔克拉玛干沙漠也会成为沙尘暴起源地之一,吹起的沙尘可达数千公里。
"这更能体现出塔河沿岸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性。"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副局长许虎安说。
恢复河流沿岸的生态环境,充足水量的注入应是当务之急。但是,由于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以及水资源无法有效统一调度、合理配置,2000年以前,塔里木河下游363公里的河道曾长期断流,导致下游地区地下水位大幅下降,而这带来的,是土地沙漠化加剧,风沙尘埃天气显著增加,下游的绿色走廊濒临毁灭。
水量不足,需要补充。用水利人的话说,解决的办法有两个:"开源"和"节流"。
开源,对仅依靠季节性融雪补充水量的塔里木河而言,似乎有些勉为其难。
那么,只能是节流,通过在塔里木河流域建设节水型社会、实施节水工程,才能真正解决工农业生产用水与河流生态用水之间的矛盾。
4.9亿立方米,这是2005年度塔里木河流域的节水量。通过对水资源的整体规划,以及高新节水技术的推广,2003年-2005年,全流域已经连续3年完成节水目标,而且数字逐年提高。
有了节省的水量,才使塔里木河----这条被称为新疆人民母亲河的下游,重新焕发出生机。沿岸几近枯萎的胡杨林,再次生长出新鲜的嫩芽。
节水带来的效果就是这么明显,正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利厅厅长王世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所说:"新疆的水利工作,节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来源:中国水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