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拉麦里 人类恢复生态和谐的见证
2007-03-01

    一位欧洲军人上世纪30年代乘飞机掠过卡拉麦里地区上空时,曾惊叹其地貌酷似约旦死海星光闪烁的堡垒群,而近年来这里刚刚发现的五彩湾及与之毗邻的将军戈壁被认为是世界上罕见的多重性大漠景观,亚洲最大的恐龙化石挖掘地,世界最大的古化石森林,亿万年前的海洋生物化石和古火山口,它们都极具观赏价值、探险价值和考古价值。但这些地貌景观,让人们看到最多的却是自然的沉寂与死亡。

    横亘在将军戈壁北部的卡拉麦里山,是北塔山的一条低矮山脉,它自西向东横跨吉木萨尔、奇台、木垒三县,绵延九百公里。它的北面是阿勒泰地区。严格地说,这里是丘陵地貌,地势起伏多变,形成大大小小数不清的小山包,高者不过数十米。这里曾经是碧波浩淼的湖泊,岸边森林连绵千里,飞鸟悠闲,柔和的野花芳香随风而来。但随着侏罗纪末期的造山运动,这里气候恶化,干旱缺水,湖泊消亡。

    我曾两次横穿卡拉麦里,现在,在很多地方,梭梭和红柳混交林已经重新生长了起来,有的林子已高达六七米,密密匝匝,时常会听见鸟儿的叫声。1981年,国家在这里建立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保护区”,辖卡拉麦里山和周边的戈壁荒漠,总面积达1.7万平方公里。随着保护区的建立和气候的改变,这片曾经异常干旱的地方如今林木和草地交杂,野花遍地,很多地方,呈现出一片草原风光。现在,这里栖息着数以百计的有蹄类动物和珍禽,如蒙古野驴和很多国家重点保护的动物如鹅喉羚、马鹿、盘羊、雪豹、棕熊、野猪、野山羊,有中国唯一的野马人工饲养繁育基地,有更多的鸟类在这里生息繁衍,可以说,卡拉麦里已经成了一个野生动物的乐园。

    卡拉麦里的丘陵地貌上,灌丛、胡杨、沙枣、梭梭、红柳、野蔷薇错落其间。各类野生动物随处可见,神态悠闲,它们对陌生的窜入者没有多少戒备,远远地看着你,一片好奇,当汽车经过它们身边,它们一阵小跑,然后躲在一边观望着……

    卡拉麦里和外蒙西部都是准噶尔野马的故乡。在欧洲野马和美洲野马绝迹后,1876年,一个叫普尔热瓦尔斯基的俄国探险家在卡拉麦里“发现”了大量的准噶尔野马群,于是大肆捕杀并制成标本,带去欧洲,一下子轰动了整个欧洲社会,以后便引来大量的西方偷猎者,他们捕捉野马送往欧洲各地。大量地偷猎,加上生存环境的恶化,使准噶尔野马濒临灭绝,外蒙在1960年宣布野马绝迹。今天,在世界70多家动物园中,仅饲养着数百匹这种野马的后代,称之为“普氏野马”。上世纪80年代,我国用阿尔金山野驴从美国换回18匹被劫走的“普氏野马”,经过20多年的繁殖,已达到近三百匹,在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半放养在保护区内。

    生活在这里的野驴又叫蒙古野驴,是野驴家族中一个最具野性的种属,它不像非洲野驴那样貌似家驴,从体态上它更像马。它体形高大,蹄子粗壮,耳轮娇小,奔驰的速度每小时达到60公里,哈萨克人把他叫做山马。野驴多为数头或十几头群集生存,有时可集结到数百头,奔驰起来,如排山倒海,其势之猛,令人惊心动魄。

    鹅喉羚可能是卡拉麦里最兴旺的家族,据调查,大概有上万只鹅喉羚生活在卡拉麦里,在这里,你随时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鹅喉羚俗称黄羊,体格健壮,毛色灰黄,自古以来,鹅喉羚一直是人们的狩猎对象,所以自上世纪80年代起,就已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之列,从而逃脱了灭种的危险。卡拉麦里的鹅喉羚近年来有很大的增长,在其集群的季节,常可看到数百只甚至上千只在荒原上浩浩荡荡地奔驰,像一片黄色的波浪,滚滚向前。在水源地,它们无忧无虑,或者低头喝水,或者悠闲散步。8月的一个黄昏,当我们的车在横贯保护区的216国道上行驶时,不时可以看到野驴、野马。而一只鹅喉羚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望着远方,像一尊雕塑,直到我们的车离开很远,它才缓缓地走下土丘。

    卡拉麦里还栖息着上百种珍禽,如大鸨、猎隼、白鹳、金雕、胡兀鹫、疣鼻天鹅、大天鹅等,其中有很多是世界上濒临灭绝的禽种。在这里数量最多的鸟类是沙鸡,有时候,成千上万的沙鸡飞过天空,遮天蔽日,蔚为奇观。

    卡拉麦里,不仅是野生动物和鸟类的乐园,它还是人类不断恢复生态和谐的见证。

来源:新华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