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木麻黄轶事
2007-02-28

沿海木麻黄防护林带是湛江沿海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玉树临风

  碧海银沙网讯 (文/骆国和 图/特约摄影师 孙 宁 编辑/小 雨)木麻黄,湛江俗称“马尾松”,原产澳州、太平洋诸岛,是一种常绿乔木植物,树干直立,软枝针状,树高一般15~20米,最高可达30米。湛江在清光绪25年(1899年)法国租占广州湾后,曾从越南船运一批木麻黄苗在霞山各地种植,是我国最早引种地区之一。而湛江人与木麻黄结下不懈之缘,是湛江人民在长期的抗台风、战干旱、斗风沙、治洪涝实践中,结识了木麻黄,并开始了大规模的人工种植历史,建造了木麻黄沿海防护林带,在沙滩、在坡瘠、在胶园营造了道道驰名中外的“绿色长城”。

绿色长城

茁壮

  湛江木麻黄有今天,几经沧桑,几度蹉跎。湛江远古以来,就被视为“南蛮”“不毛之地”,台风、干旱、风沙、海潮自然灾害频繁,人民世世代代遭受其苦。南三岛从1929年到1949年20年间,海沙向岛内移动2公里,120公顷耕地变成沙荒。吴川吴阳镇1940年至1949年10年不到,风沙吞没耕地500 多亩。明朝万历年间知县陈鉴出巡,记下当年吴阳悲惨的景况: “驱车下吴阳,沿途无林木。大火酷且蒸,飞鸟争避宿。一望黄如金,疑是田禾熟。接辔近为看,禾苗焦已秃。道旁问老农, 未语吞声哭……”

木麻黄的叶、花、果

木麻黄林带是林地养鸡的好场所

  新中国成立,湛江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绿化造林,改造山河,决心与恶劣自然搏斗,掌握自己的命运。1954年经林业专家鉴定,发现木麻黄耐旱耐涝、耐碱耐瘠,能抗御台风,拦截风沙,保持水土,是沿海沙滩生长优良的树种。湛江成立了营造沿海防护林带指挥部,掀起了规模巨大的人工造林高潮。湛江人民冒烈日、斗风沙、洒汗水、付出惊人的劳动,在1300公里的漫长沿海岸线,构筑起了闻名世界的木麻黄护林带,“绿色长城”屹立南疆。现在,湛江的绿化率达89.4%,种植木麻黄2.28万顷,蓄积量近100万立方米。民谣“大风沙满天,细风沙如烟,无雨三日早,有雨水淹田”的苦难日子一去不返。湛江历史性的风沙灾害得到根本治理,自然环境得到根本改观,人民生活得到根本改善,木麻黄功不可没。木麻黄的落叶,群众称之“松木须”,用竹制的筢子可聚集。曾一度成为湛江人的重要燃料,农村烧石灰、烧砖瓦用它,城里人烧饭、烧水也用它。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城里连蜂窝煤还没普及时,乘潮一船船的松木须运到赤坎的鸭乸港、霞山避风塘兜售,既解决了市民的柴火,也帮助农民换取家用。

苍劲

  木麻黄为湛江人创下了新的辉煌,湛江人也为木麻黄戴上了耀眼的光环。我国曾有四位享誉甚高的大师为其撰文作画、写诗填词,令名不经传的木麻黄身价培增。

飘逸

  冰心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大师,著作名噪中外。1961年12月她来湛江访问,写下了湛江人引以自豪的《湛江十日》,文中就有一段450字专门赞颂木麻黄。“这木麻黄树,真值得大书特书”。她用浓墨描写木麻黄刚毅而婀娜的“英雄本色”,盛赞湛江人民大种木麻黄,“在荒沙上建起美丽的家园”。

  田汉是我国戏剧的前驱,电影的鼻祖,他的作品搬上舞台和银幕,流传甚广,经久不衰。1962年5月,这位资深的戏剧大师考察南三岛,看到雄伟壮观的木麻黄林带,不禁欣然题诗:“不许风潮犯稻梁,沿滩百里木麻黄……曾说白沙遮日月,今看绿水泛鸳鸯。”字字句句意深情切,情采动人。

木麻黄耐盐碱、抗海潮

  赵扑初长期担任我国佛教协会会长,佛学界泰斗,擅长词曲。1961年访问湛江时,情不自禁用词牌《满庭芳》写下《木麻黄赞》一词,“坚比贞松,柔同细柳,稠林千里云平。”“真才今刮目,风前重镇,海上长城”。全词上下二阕近百字,佛学大师觉得词中感情未能淋漓尽致,又写了200字前言解说,“解放后,湛江专区沿海沙滩遍植木麻黄,能固沙,不使随风入侵,且能改沙为田…”纵观赵扑初数千词曲前言字数最多,唯独此词。

  关山月是我国著名的美术大师,国画称者,他的名作价值连城。关山月是阳江人,曾属湛江管辖,对湛江的木麻黄熟如掌指,他有不少作品为木麻黄挥丹青泼浓墨,1973年关山月三下湛江林带深入生活,以湛江木庥黄为背景创作的国画《绿色长城》是国家珍藏的极品。

木麻黄可以防风固沙、涵养水源

  湛江的木麻黄,作为一个小地方,一种普通树木,能荣授不同层面四大名家的赞誉,在林木世家实在不可多见。这还不足算,1977年和1979年湛江木麻黄还两度迎接联合国粮农组织,肯尼亚、索马里、坦桑尼亚、赞比亚、印度、斯里兰卡、缅旬、孟加拉等19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官员云集湛江考察沿海护林。此外,美国、澳大利亚、菲律宾、泰国、巴基斯坦、越南等国也曾派出林业官员到湛江实地考察人工造林成果,他们对湛江的木麻黄护林带作用给予高度评价。全球一百多个国家,几乎有六分之一的国家的林业权威到湛江,肯定木麻黄沿海地区的种植价值和作用,湛江人民绿化造林引起世人瞩目,木麻黄也随之名声大噪。

  木麻黄是湛江人用双手和血汗营造出来的绿色世界,却又经历了三次人为的灾难性大洗劫。1958年大炼钢铁,人们狂热大砍木麻黄作燃料;文革时,无政府主义横行,木麻黄被滥砍乱伐,学大寨时,无知毁林造田,有的林带几乎被砍一光;1978年体制改革初期,“一切向钱看”,砍木卖钱、海边养殖、抽沙选矿等,木麻黄又一次惨遭严重伤害。人为的生态破坏,必受到自然的惩罚,不少的地方历史性的灾害重演在眉睫。历史无情,现实珍重。湛江人民醒悟了,又一如既往,斗志不减投入更大的植树造林高潮,他们注入科技的进步,向现代化林业转型,木麻黄的种植又更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来源:图读湛江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