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子工程”催生畸形消费模式
开包茶叶要打开5层盒子,一瓶洗面奶要用硕大的礼盒来装……今年春节,过度
节前受宠爱:盒子一装身价倍增
俗话说,“人靠衣装,佛靠金装”、“货物卖的就是一张皮”。如今人们送礼越来越气派。春节期间,记者走访了市区几家大型超市,发现许多超市在最醒目的位置开辟了年货专卖区,而各大商场超市烟酒茶柜台上,也再次出现了不少豪华版礼品的身影。
“从去年农历‘尾牙’开始,来买礼盒的就没断过,简装只要158元的两瓶酒,精装就要358元,但一天下来,精装可卖掉上百盒,简装的却卖得不多。”市区一家大型超市烟酒柜台的营业员告诉记者。记者在柜台上看到,一瓶标明产地法国的某品牌XO酒售价为680元,而旁边另外一瓶用大木盒包装的同品牌XO,配上一套公道杯,标价变成888元。
一份普通的礼品穿上一件厚厚的“大衣”后,价格也水涨船高,甚至高得过于离谱,但却不乏追捧者甘于一掷千金。“过年嘛,礼物不能太寒酸。包装好看,送给亲戚朋友也就比较有面子。”采访中,一位正选购精装酒的女士说,现在亲朋好友来拜年时,都会送来包装精美的烟酒、果品,太普通的礼物还真不好意思拿来回礼,所以就选择了包装豪华的礼品。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选购礼品的消费者,大多青睐包装较为上档次的保健用品和酒之类。“人靠衣装,货靠包装,每到过年,包装精美的商品就是要比普通包装卖得好。我们也会为顾客推荐经济实惠的礼品,不过有的顾客一看包装不‘漂亮’,还不乐意买。”市区丰泽街一家大型超市烟酒专柜的营业员颇有些自豪地告诉记者,春节期间,他们每人每天的销售额都能达到两万元以上。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市场上的保健品、洋酒、食品、
采访中,不少市民无奈地表示,现在不仅仅是保健品,任何东西只要推出“礼盒装”,包装就刹不住车。“最早是月饼,接着是茶叶、洋酒和保健品,最近大闸蟹的礼品包装也越来越夸张”。酒类、保健品、化妆品、高档食品都是过度包装的“重灾区”。市民李小姐告诉记者,在“情人节”那天收到男朋友送的一盒巧克力,剥掉五六层包装纸才见到“庐山真面目”。
节后成鸡肋:烦了收礼者乐了“破烂王”
春节送礼,不惜重金“买包装”;春节一过,这些礼品包装盒却成了鸡肋———大大小小的精美豪华礼品包装盒搁置在家太占地方,但若统统将之弃为垃圾,感觉又可惜。
“这些包装盒看上去很漂亮,但留在家里没多大用,还占位置,卖了又不值几个钱,只好当作垃圾丢掉。”昨日上午,家住市区云谷小区的刘大妈将几个礼品包装盒丢进楼下的垃圾箱。刘大妈告诉记者,每年春节她家的储藏室里都会有一堆包装盒。今年春节刚过,空盒子又扔了一地。记者在该小区发现,每个垃圾箱内都丢弃着许多用过的礼品包装盒,其中以手提的纸制包装居多。
在小区门口,记者遇到一位收破烂的吴师傅,正骑着一辆生锈的三轮车吆喝着,车内堆放着半车的废品,有报纸、木板、纸箱等等,其中数礼品盒最多,均是各种保健品的外包装盒。吴师傅说,他就住在附近,出门还不到一个小时,就已经收了几十斤破烂了。他说:“我从初三便开始收购废品了,主要是礼品盒,每家都有很多,每天从十余个垃圾箱里翻出的礼品包装盒都在上百公斤,比平时多出四五倍。”
离云谷小区不远处有一处废品收购站,记者看到,院子里的空地上堆满了各式各样的旧包装箱,十几名“破烂王”正等着卖废品。记者注意到,这些包装箱中既有水果、奶类、烟酒包装箱,也有鞭炮、
一名正在等待交易废品的郭师傅告诉记者,他是安徽人,今年过年没有回家,从初四就开始到各小区收废品。郭师傅说,由于春节期间不少市民家里购买了电器、盒装礼品、水果等消费品,可回收的废品比较多,因此,他已经几年没回老家过年了,就等着在节后这几天收购旺季赚它一把。郭师傅还告诉记者,他有几位捡破烂的老乡也跟他一样,春节期间选择留在泉州,等过了这几天回收旺季再回家。
随后,记者又到市区刺桐路、宝洲街等几处废品收购站转了一圈,发现每处废品收购站的生意都相当火爆。由于礼品包装盒货源充足,一些老板甚至拒绝上门回收。
顽疾难治,呼唤
采访中,不少市民都表示,春节期间他们都收到过包装精美的礼盒,但大多数精美礼品盒最终难逃垃圾命运。昨日下午,记者在圣湖小区碰到了做保洁的肖女士,她告诉记者,春节期间,她从垃圾中捡回的各式各样包装盒,其中还有紫檀木和金箔的礼盒。“那个精美呀,比我家的家具漂亮多了,但是卖了又不值几个钱,真是浪费呀!”肖女士无不痛心地说。
中国是一个崇尚礼仪、注重交往的国家,古往今来,送礼之习俗实属人之常情,无可厚非。虽然挂在嘴上是“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但是既然是“礼”,就要体面、大方,“拿得出手”,因此,礼品盒的出现就是顺应了这种需求,变得越来越豪华,越来越贵重,甚至超过了物品的本身价格。过度包装已经给社会带来经济损失和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成为一种畸形消费模式———买的人明明知道花了冤枉钱,还是硬着头皮买;收的人明明知道收下一堆无用的“垃圾”,仍笑着说“谢谢”。
就在春节前的2月15日,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等多部门还就食品过度包装现象倡导绿色消费、抵制过度包装。几部委的态度显然和市场的一些现状存在着鲜明的对比和“冲突”,而国家叫停豪华过度包装也不是第一次,那么为什么屡屡叫停却又叫不停呢?对此,有社会学家认为,过度包装问题之所以屡叫不停,一方面是因为豪华礼盒尚有市场,有需求自然有供给;另一方面,市场
据了解,商务部将在今年针对商品过度包装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出标准和规范,对商品包装提供指导。同时将针对食品、保健品和化妆品等行业的过度包装,专门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制定包装标准。我们期望这种畸形的消费模式将就此被打破。
来源:网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