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大熊猫的故事:印度路路的“大熊猫状态”
2007-02-26

熊猫吃竹子

  路路是一个印度姑娘,她以前在家乡看到大熊猫的照片和电影,总觉得熊猫有点不可思议,好像一个活玩具,很不容易和“动物”这样生猛的专有名词结合起来。到成都以后,她的感觉完全变了。路路去了很多城市,北京、上海、广州,她觉得北京人太骄傲,可是不知道:他们骄傲什么?如果只是因为中央政府住在那里,难道每一个北京人都是政府官员?如果政府官员就可以骄傲,那么谁会选这样的人进入政府呢?上海人很礼貌,很客气,但好像是不得已才和别人打打招呼。

  在成都就不一样了,成都人也很客气,不过是那种很热心的客气;也很礼貌,却是关怀他人的礼貌。初来此地的时候,她感觉自己像熊猫在街上走,很多人盯着她看。但是一旦需要问路或帮助,随便一个路人也热情得不得了。路路在这儿没多久,就认识了好多成都人,连便利店的老板和小工,都对她特别热络,早晨的面包都要给她选一个最大的。路路住在一个条件很差的小区,住房周边是小菜摊,水果铺,串串香……热闹非凡。这些小商人也做生意啊,可是没有广州商人那样凶猛,下午顾客少一点的时候,常常看见他们凑在一起打麻将、斗地主,有人来买东西,他们也把一只眼睛放在麻将桌上。

  成都的好,特别好在熊猫,成都的动物园有熊猫,熊猫基地有熊猫,三四百公里以外的九寨沟、卧龙、蜂桶寨,人在山里走,保不定也会碰到熊猫。也许因为见惯不惊吧,成都人观赏熊猫时的眼神和外地人不一样,不是那种狂喜的,也不是看傻了的,更不是“追熊猫族”那种失控,成都人不惊不诧,好像熊猫就是自己园子里的宠物。

  还有成都人的生活方式,也是路路特别喜欢的。看到成都人慢慢悠悠地带着孩子老婆,优哉游哉地坐在串串香的外面等位,路路觉得好像“熊猫状态”,慢慢地、胸有成竹地享受生活,生活的滋味就品出来了。路路希望参加救助野生熊猫的工作,而且希望有一天,熊猫也能够像印度的牛一样多,一样在街上走来走去,与人和平相处。

  路路的“大熊猫状态”,得到一个直接的结果,就是她遇上了一生之爱——她的丈夫,一个动物行为学家,他们在熊猫基地认识,然后结婚生子。现在路路抱着自己的小儿子,走在小区的菜市场,觉得自己真的处于“大熊猫状态”,很慢,很可爱,很幸福。

来源:人民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