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池治理:大清河拦截入滇污水
2007-02-26

  大清河工程——

  滇池无大江大河注入,湖盆缩小、变浅,自净能力十分有限。加之社会经济的发展,污水、垃圾从20多条主要河道流进滇池,使滇池成为国内“三河三湖”中治理难度最大的湖泊。对入滇河道进行“清污分流”整治是滇池综合治理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滇池治理的一部分,明通河下段(大清河)截污工程的建设为削减主城入滇池的污染负荷起到了积极作用。

  日截混合水30余万吨

  明通河下段(大清河)截污综合整治工程项目的实施,对建立完善大清河截污系统,减少排入滇池的污水,实现雨污分流,还景观于河道,提高系统片区的综合防洪能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工程由截污工程、河道整治工程、桥梁工程、景观绿化工程、淤泥疏挖及处置五部分组成。

  截污工程全长4535米,主要作用是转输和收集主城东南片及明通河、枧槽河系统的雨污混合水34.44万吨/日。全长5564米的河道整治工程上游采用矩形断面,下游河堤采用梯形断面,建设成生态河堤,整治后的河道过流能力将达到百年一遇的防洪标准。河道上按标准建设公路桥10座。景观绿化工程对主要河道两侧设置6—10米宽的绿化带。工程还将疏挖及处置淤泥10.5万立方米,设置两个占地面积80亩的污泥干化场。

  大清河综合整治工程是国务院批复的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之一,总投资35194.19万元。工程于2004年4月27日正式开工建设。

  针对工程的艰巨性、复杂性和紧迫性,明通河下段整治工程建设指挥部强调严格的科学管理,要求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各司其职,签订目标责任制,层层抓落实,责任落实到人,工期计划安排到小时,确保工程质量,按期完成主体工程的施工任务。

  工程在艰难中步步推进

  大清河沿线由于历史变迁原因,大多处于极松软地基,土体力学指标极低,地层土质分布较为复杂,上游土层下3米为深达4—15米的泥炭质土,下游为5—15米的流塑状淤泥,施工条件极为恶劣。

  云南明岭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A9标段,下游与滇池相连,施工场地范围内村舍、农田、河堤、鱼塘、藕塘纵横交错,施工期滇池水位与该标段的基地高差仅3.84米。河床下为流塑状淤泥,深度达5—15米。围堰筑好,才一抽水,老河堤竟移动了1至2米,河堤随即垮塌。

  在开挖河道“抛石挤淤”时,会影响附近河堤的稳定,为防止河堤垮塌,施工单位在开挖的河道两侧河堤沿线打下了一排排木支护桩。有的河段抽水后,改变了原来的压力平衡,使支护桩挡不住河堤的移动而垮塌。据统计,在这一段草煤层上施工,7标段就打下了木桩1700多棵,8标段打下2吨左右的钢板桩490棵,9标段打下木桩2000多棵。

  施工期间河道上出现过一夜间隆起3米多高的土层反涌,8、9标段出现河道底部宽17.5米,上面宽达30多米的怪现象。专家们感叹这是“地质癌症”。工程的艰巨和困难,永远留在了建设者们的心里。一位施工项目经理说:“干大清河工程流汗、流血,最后不要让我们流泪啊!”

  为了完成既定目标任务,建设者们齐心协力,积极开动脑筋,想方设法改进施工工艺,提高工作效率。施工中,各标段相互配合,工程机械相互调配,考虑的都是大清河工程的整体形象,局部利益服从了整体利益。由于在施工中各项目部严格按设计要求,施工质量规范,严把质量关,各标段河道开挖筑堤铺砌河底工程全部一次性通过中间验收。

  2005年4月30日,大清河河道通水了,关上片区遇雨遭淹的历史从此结束。大清河截污综合整治工程的配套工程泵站工程自2006年3月21日开工建设,当年11月竣工。

  大清河水逐步变清

  再次来到滇池北岸的大清河,在冬日的阳光下,成群的红嘴鸥在水面上飞舞,宽阔的水面倒映着蓝天、白云与整齐的树木,河水清澈透明。河堤上,有的人在向红嘴鸥投递食物;有人悠闲地散步.整洁有序代替了昔日的脏乱差。

  村民张云元说,原来的大清河河水又黑又臭,浇菜都怕把菜“闹”死,弯弯曲曲的河道从粪草堆中流过,一下雨,发黑的臭水就溢到地里,住在这里太受罪了。河道整治的时候捞出很多黑臭淤泥。目前,河道被挖宽了,改直了,通水那天,流到河里的都是清水。直到现在,水都是清的。

  大清河截污整治工程建成两岸截污支管系统,使大清河两侧的企业废水、居民生活污水及农田废水不再流入河道,实现河道清污分流,改善了大清河的水质。河水干管的建成除转输和收集雨污混合水外,还可实现旱季污水不进入滇池。雨季时,一定截流倍比的高浓度混合污水通过大清河泵站排到滇池流域外处理达标后排放,将削减入滇池污染负荷。

  “十五”期间,我市实施了城市排水管网建设城市生活垃圾清运及处理,4座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滇池西岸截污,农村面源污染控制,生态湿地建设,水土流失整治及面山绿化,采莲河、盘龙江、明通河、枧槽河整治等35项工程。今后,我市每年将对1至2条入滇河道进行综合整治,以从根本上削减主城入滇池的污染负荷。

来源:中国水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