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马路能吃废气”遭人疑
2007-02-24

  据称铺层特殊“水泥”就能吸收45%的有毒气体市环保局表示环保效果仍在考查中

  申城在复兴东路下立交隧道铺设了本市首条具备光触媒技术的“生态马路”,该“生态马路”据称能削减周边空气中45%的有毒废气。然而,部分读者和业内人士对该技术的真实性、可行性提出疑问。昨天,记者分别与沪上光触媒专家和权威检测部门取得联系,对“生态马路”上使用的光触媒技术作了客观了解。

  质疑:45%“去污力”值得推敲

  回应:源于市环科院监测结果

  部分读者和业内人士提出,近几年市场上和“光触媒”有关的衍生产品越来越多,特别是在室内装修、汽车内饰等领域,类似产品更是让人眼花缭乱,而且价格均不菲,可在实际效果上,却因为缺乏权威的鉴定结论而无法印证。

  不久前,网络上甚至有人将“光触媒”比作所谓的“纳米技术”,称其也是善于自吹自擂的伪科学。而一家从事环保技术开发的日资公司昨天也向记者提出疑点,称光触媒技术虽然在国外已经比较成熟,但国内在开放性场合中的应用尚无先例,仅仅是在马路表面铺一层特殊的“水泥”,能否达到45%的特定空气净化效果值得推敲。

  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是“生态马路”能否达到空气净化功能的指定检测机构。在不久前的光触媒技术研讨会上,该院专家透露,复兴东路下立交采纳的光触媒技术来自意大利一家公司,而对方在进入中国之前,已经在欧洲部分国家进行过道路光触媒材料的小规模试验。国外研究数据非常乐观地指出,该项技术最高可以削减空气中90%的二氧化氮和氧化硫、挥发性有机物、苯类物质等有毒气体。

  基于对中国特定环境和光触媒应用效果的不确定性,在复兴东路下立交实验性铺设了120米“生态马路”后,环保、市政部门仍然委托市环科院对该项目进行了跟踪检测。检测的方法是,将未铺设“生态马路”的复兴东路西向东下立交作为对比样本,分别测定两根通道的特定气体指标。市环科院称,经过前后三次、累计八天的对比监测,证实在复兴东路下立交运用的光触媒技术,对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的最大催化分解率分别达到了79.4%和100%,而平均催化分解率也达到了43%和43.4%。由此看来,“生态马路”能够吸收45%废气的说法是基本可靠的。

  质疑:光触媒造价高怕“吃酸”

  回应:市环保局不会贸然推广

  东华大学环境工程系主任李登新,对该技术在上海公共道路上推广的性价比提出了疑点。据他介绍,光触媒确实可以净化空气中的特定污染物,但目前主要还是在室内使用较多,在类似马路这样的开放式空间使用光触媒却还十分罕见。

  据他分析,由于上海城市道路中的灰尘较多,具备催化作用的涂层表面很容易因为被大量灰尘覆盖而失效,长期使用,对道路表面的清洁有太高要求。

  日本是国际上较早将光触媒技术投入实用的国家之一,在分别向两家从事光触媒技术推广的日资公司咨询后,记者了解到,他们对光触媒技术在中国的户外运用表示担忧。

  “事实上,光触媒的核心物质就是二氧化钛,在环境变化相对较小的室内或相对封闭的空间,它的确可以在光的作用下,催化有害气体的分解。但二氧化钛的最大缺点是怕酸性物质,湿度、光照强度对其效能的影响也很大,而上海的降雨偏偏酸性较强,在户外运用中不得不考虑其效力的衰减。”来自某日资环保企业的周先生建议,有关部门要对复兴东路下立交的“生态马路”实施较长时间的跟踪,才能得到其性能的真实参考。

  “我们事先就已经注意到了这种技术的局限性,因此,不会简单地决定它在上海的全面推广。”采访中,市环保局一位不愿透露身份的官员告诉记者,在“生态马路”的特殊铺设材料中,有近80%的成分是中国并不缺少的水泥,只有20%的材料需要进口。所以,只有在全面考查“生态马路”的环保效果,并权衡其性价比的前提下,上海才有可能在类似隧道这样的特定场合,采纳光触媒技术。

  据了解,复兴东路下立交隧道“生态马路”铺设成本高达每平方米150元,而普通沥青道路只要80元。

来源:网易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