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城市,煤焦铁产值占该市经济总量的70%以上,环保任务重,历史欠账多。2001年,市区污染指数高达11.61,全年二级以上天气的天数仅14天。为此,临汾市启动了“摘帽子”工程,提出了建设“生态临汾,绿色家园”的目标。
从2004年起,市里每年拿出GDP的2%用作环保建设资金。同时,加大实施强制退出机制力度,大力推广循环经济。对位于市区内的8家煤焦发运站进行搬迁,对所有市内施工现场实施高标准封闭施工,组织洒水车对市区街道进行冲洗,全天候严禁载重车进入市区。曾为污染大户的临汾钢铁公司,积极引进新设备、新工艺,如投资3500万元建设的5万立方米转炉煤气柜,可实现年回收高炉煤气1.4亿吨,不仅大大降低了企业的污染物排空指数,还为企业每年节省3万吨标准煤。2006年该市GDP实现590亿元,财政收入突破百亿元大关,达到102亿元。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市区环境状况得到明显好转,二级以上天数达到202天,比上年增加15天;污染指数降至4.19。
(来源:山西日报;杨木林 李宏伟 董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