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暖和”是可怕的!
2007-02-17

  不约而同:2月14日的《华尔街日报》报道说,中国日益重视全球变暖问题,正在起草第一份应对该问题的国家战略报告;而2月15日《南方周末》的头版头条就是:《2007,罕见暖冬———全球变暖明显,中国筹划应对》。

  “暖和”不可怕,“太暖和”却是可怕的。经济社会学里有个名词叫“一度效应”,是说全球气温只要有1℃的变化,商品销量就会随之发生巨大的改变,比如德国曾统计,夏季气温每上升一度,就会增加230万瓶啤酒的销售量。但如今冬天气温的上升,就绝不是那么简单了,它危及人类的生存基础,比如暖冬往往伴随雨水不足,上世纪末两次世界性农作物减产,最大减产幅度高达20%!

  “亚冬会不下雪”,得人工降雪;日本气象厅2月11日宣布,东京都地区创下自1876年以来冬季不下雪的最久纪录;乞力马扎罗的雪,融化得越来越厉害,山顶冰盖面积比1912年已缩小了82%,很快就有无雪之虞,海明威地下有知必会庆幸,否则哪有他的小说名篇;鲁迅先生所说的“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如今不仅是“暖国的雨”,“北国的雨”也要如此了……

  面对气候巨变,“没有人能置身事外”。正因人类的“非常行为”,大大加剧了气候异常。人类如果不尊重、不敬畏大自然,大自然用不着给你颜色瞧,给你一点“暖和”瞧瞧就够了。此时此刻,人们需要拥有巨大的环境责任感,千万不要因为暖冬导致油价下跌让你开车少花一点成本就喜不自禁。

  我们应该向世界环境保护的先驱约翰·缪尔学习。19世纪的美国,以“播撒文明”为名开发经济,实则是对自然资源不加节制地开发使用,导致了对大自然的毁灭性伤害;这时出现了约翰·缪尔,在他看来,大自然从不吝惜其最心爱的珍宝,飘洒阳光般播撒迷人的动植物,将它们的美倾泻于陆地、海洋,撒入花园、沙漠,然而只有人类在破坏这美丽的花园。正是缪尔的理念与文字感动了整个美国,也震动了世界。

  “一叶知秋”,那么,“一度”的增温能知什么?

  越是无知,人类距离《后天》就越近。还好,如今公众、社会与国家,已逐步认识到“暖之险”。英国亿万富翁理查德·布兰森最近就宣布,未来10年将斥资约30亿美元,投入全球“控温”中。我们不是富翁,但我们也不是无为,珍爱环境可从一点一滴做起。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人类有大谬须言之。我们千万不要让未来的子孙们戳着脊梁骨说:你瞧,我们那些生活在21世纪初的祖先们,多么贪婪,多么无知,啥都拿来挥霍,只留给我们一个水深火热的破烂地球。

来源:新京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