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水果当心“包装陷阱”
2007-02-13

  春节来临,水果热销,到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内各水果货栈买水果的顾客络绎不绝。但目前果品市场上的一些经销商在包装上做起了手脚,让消费者难以辨别。

  呼和浩特市祥和小区的李女士最近就在一家水果货栈买了一箱富士苹果,回家开箱后清洗,每个苹果上都贴有一枚小商标,撕下商标后,发现其中8个苹果在贴商标处有大小不一的瑕疵。李女士就这一情况打电话进行举报,工商工作人员到实地检查,开箱后发现大多水果和李女士所说的情况一样,当即要求经营者退还消费者的购货款并将所贴商标取下。

  就此情况,记者咨询了工商人员,了解到目前市场上常见的一些果品包装上的“花样”:一是刻意包装追求豪华。有些过度包装的水果礼篮,外包装的费用等同于甚至超出了内在商品的价值。特别是某些极普通、低价低质的水果被装进豪华的包装箱内,让消费者多花了“冤枉钱”。

  二是假傍名牌虚张声势。乱标产地,假傍名牌是目前水果营销中的又一突出顽症。不少国产的犁、苹果、脐橙、香蕉等,在产地上动了手脚,傍的就是“名牌”两字。

  三是遮头盖面以次充好。目前,不少名牌水果在果面上都贴有一枚小商标,一些不法商贩利用这一点玩起了猫腻。他们把水果上的疤点用小商标贴住,上面一层装品牌货,垫底的则用残次品,还假模假样地在包装箱上留出“天窗”供人验看。四是草率包装只为求便。把采摘的水果,不分大小好坏,装在一个箱子里,不标品种、规格、重量,也不标出产地址、等级标准和联系方式等内容。在此,业内人士提醒消费者,买水果务必要当心经销商在包装上做手脚,在购买时不要怕麻烦,多留心,多挑拣。在发现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及时予以投诉。

来源:中国食品产业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