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认识到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种集体责任。保护全球环境的行动必须包括采用改善的可持续生产与消费实践。
我们相信清洁生产及其它预防性战略例如生态效率、绿色生产率和污染预防是较好的方案。它们需要适当措施的发展、支持和实施。
我们理解清洁生产是一种适用于工艺、产品和服务的一体化预防性战略的不断运用,以追求经济的、社会的、健康的、安全的和环境的效益。
——国际清洁生产宣言(节选)
不久前闭幕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九大目标之一,就是到2020年,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从这一和谐社会的远景目标里,不难析出其中对环境与资源的保护精神,体现了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理念的期盼。
对资源与环境影响最大的,莫过于社会化进程中的企业生产。企业在生产发展过程中,对各种资源能源的消耗,以及环境的破坏,都在使社会生产、生活环境变得日益脆弱。有鉴于此,只有有益于环境与资源的保护的生产方式,才是最终导向和谐社会九大目标之一的最佳途径。
新时期以来,我们都在强调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清洁生产作为一种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和避免污染物的产生,保护和改善环境,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正在被国家所大力倡导和推动实施。但是,这样一种有益于环境、资源,从本质上而言,也是有益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全新生产方式,却还不能得到企业应有的对待。
对于国内许多企业来说,清洁生产是一个相对较为陌生的概念,因而它们在面对这一涉及到推广成本的新生产方式时,难免带着抵触的情绪。不过,很多企业根本还没意识到,现在所处的经济历史时期,早就跨越过了改革开放时期那种以低成本(其中也包括环境、资源成本)终得以拼价格的时代,并转而进入了拼速度、创新和全球化能力的时代。
环境与资源的价格在提高,换句话说,是生产成本在提高。如果还按照原有的思路拼下去,对企业而言将是灭顶之灾,其产品也将会被市场所淘汰。这一事实,可以从欧盟的WEEE指令、RoHS指令、EUP指令等几个绿色壁垒的施行(或将要施行),看到未来市场的真相。不少发达国家将清洁生产作为国家的基本国策来推动施行。
在我国,2003年起实施的《清洁生产促进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清洁生产的国家地位,并依据指导、自愿和强制三类要求对企业进行清洁生产审核。
对此,加拿大联邦政府审计与咨询研究员、国际旅游组织高级环境顾问曼宁博士指出,就清洁生产主要包含的“政府的制度手段、市场反应机制、技术支持、企业意识”等四个要素而言,中国政府层面对清洁生产已相当重视,中国是世界上惟一颁布《清洁生产促进法》的国家,市场对清洁生产也有了一定需求,但生产的快速发展和环保政策之间有一个“真空”,目前落实到企业生产中还有不少距离。
而这一距离,或许就是目前企业还能对清洁生产态度“暧昧”的原因。
在短时间,企业可能暂时不必为环境与资源的价值提升付出更高的成本。但如果一味地以为这是一种绝对真理,那将是企业战略经营极其严重的短视行为。环境与资源的压力,已不可能给企业以宽容的市场环境。任何具有战略眼光的企业,都会看到企业外部环境已发生变化,并应意识到对环境与资源的保护作为企业的社会责任必将是时代的趋势。
事实上,清洁生产对企业的经济和社会双重效益,尚没有被企业所看到。这一原因是多重的,在推广期内,可能是资金扶持、税收政策的执行问题,也可能是企业对生产成本的担忧等主客观因素。而在清洁生产推行是硬道理的前提下,如何找到一种方式,让企业的参与成为一种真正市场的行为,确为当下之急。
来源:广东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