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最大湿地惨遭蚕食
2007-02-02

  今天是第十个世界湿地日。今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是“湿地与减贫”。在世界湿地日来临前夕,记者探访了南京最大的沿江湿地七里河。从江北浦珠路七里桥往长江边走,生活垃圾、建筑垃圾、鱼塘、羊群、砍伐、焚烧,一路下来触目惊心。野生鸟儿多的二三十只,少的两三只散布在湿地里,天边远远飞过一只大型鸟类的身影,孤零零的。这里已经很难见到成群的鸟儿在一起嬉戏,昔日的“鸟类天堂”如今正被人类蚕食,逐渐演变成人类的家园。

  河面成为畜牧场地点:七里桥下

  七里桥下的七里河河面大部分已被淤泥覆盖,中间只有两三米宽的水流,淤泥很结实,上面长满了绿色植被,岸边用水泥、石板砌好了河堤。

  国际《湿地公约》定义,湿地为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由七里桥向南,这一片广袤的土地均符合湿地定义。

  中午12点,一位老羊倌赶着一群山羊上了这片湿地。据老羊倌介绍,这群羊有200多只,平常很少吃干草料,每天赶着它们到河漫滩上吃新鲜的水草,所以才能长这么肥,从来没有因为吃不到新鲜草料而掉膘。老羊倌为自己有着这么一片草场非常开心,脸上的褶子都笑成了一朵花:“冬天正是羊长膘的时候,只要有新鲜草料,羊就跟吹气球似的,看着它们一天天肥起来。”

  垃圾堆在河漫滩上

  地点:七里桥向南500米河道拐弯处

  七里河两侧修建了水泥路,顺着这条水泥路向南往江边走,大约500米处,七里河在这里拐了一个大弯。就在这个大弯的河漫滩上,堆积了许多生活垃圾,一些白色的泡沫塑料漂浮在水里,由于拐弯处水的流速较慢,又有河湾挡着,这些泡沫塑料水流也冲不走。

  在河漫滩上,还有一座拆了一半的建筑物,碎砖碎瓦石灰等建筑垃圾就堆积在河漫滩上。在建筑物的旁边,有一条废弃了的船,破旧不堪。

  七里河从这个弯拐过来,是一片比较宽阔的水域,二三十只水鸟在水中慢慢地游着,有几只就站在河流中的浮草上梳洗自己的羽毛。感觉到有人靠近,一些个头比较小的水鸟扑扑地拍打着翅膀飞了起来,露出翅膀内侧的白斑。它们穿过对面的树林,落到另一片水域去了。另外几只个头稍大的鸟,胆子也大一点,直接在水面扑打着翅膀,窜到河对岸去,它们的脚都没离开水面,在它们身后留下一道道水痕。

  水田、鱼塘大量侵占湿地地点:七里河周边滩涂

  七里河周边是一片沿江滩涂,一片片的芦苇荡随处可见,其中分布着许多不知名的小河和池塘,这些水域大多被用来做鱼塘了。在一条河里,水面上漂浮着一排排泡沫塑料,这些泡沫塑料下面吊着渔网。一位渔民坐着小船,正在往水里放渔网。

  在另一段河道,一位渔民穿着皮衩站在水里,手在河边的草丛中摸索着,不一会摸到一条鱼,放进身后的鱼篓里。在这位渔民前面的水里插着一根竹竿,这是赶鱼用的。这位渔民称:“这片鱼塘是我承包的,每年放一些鱼苗,到了冬天就过来摸鱼,每天都能摸百十斤上来。今天摸上2条乌鱼上来,大的有7斤多重,在里面可能有几年了。这家伙可害死人了,吃了我不少鱼苗。”据他介绍,这附近的水塘大多数都被人承包来养鱼了。“那些隔成一块块的水塘,每年都要清塘,我这里不一样,我不清塘,鱼长大了就来摸,鱼塘每年清不好,会破坏水质,养的鱼也不好吃。”

  一般鱼塘清塘都是在年底,把鱼塘里的水全部抽干,把里面的鱼全部捕捞上来,之后再重新放水。而冬季正是许多冬候鸟迁徙到这里越冬的时候,这样大规模破坏水域就破坏了这些水鸟的生存环境。

  蚕豆种上河堤地点:七里河边水泥路两侧的河堤上

  七里河河边的水泥路路基就是河堤,四处可见火烧过的痕迹和被砍伐的灌木的树桩。一只小鸟从芦苇上飞到了一根被烧焦的灌木枝上,不知是被爪下的焦枝吓到了还是因为什么,刚飞上灌木枝就立刻惊飞起来。

  在河堤上,一片荒草被焚烧后,河堤上一片焦黑,有的地方还残留着被烧过的草木灰。走近仔细看,可以发现草木灰下面冒出一些蚕豆芽。有一片河堤,已经被整理得非常平整,上面种着一些小青菜,成了菜园子。一位开着农用车的村民经过,他介绍,这些河堤浪费了太可惜,当地村民就把河堤上的荒草给烧了,种上蚕豆和黄豆。那些灌木也是村民砍的,这些灌木影响蚕豆的生长,而且这些灌木拿回家当柴火烧,非常好用。

  从七里桥到江边鸟儿不足300地点:七里桥至长江边

  昨日,记者从七里桥一直走到长江边,一路留心观察生活在路边湿地里的野鸟,大概统计了一下,记者所看见的野鸟全部加起来,总数也不足300只。最大的一群就是刚从七里桥过来500米拐弯处的那群,其他大多数野鸟都是三五只在一起,也有一些野鸟单独行动。这些野鸟当中,只发现一只大型鸟类,在远处的芦苇荡上高高飞过。

  由于地处水源地,七里河的水体污染还不算严重,但是部分河段河水却发黑,比如七里桥下,河水就是黑的。站在七里桥上向北看,不足50米处河段全部淤积起来。导致这一段的水好像是死水,望过去一团漆黑。

  人类和鸟儿争夺生存空间

  人与动物都只共用一个地球,随着人口的膨胀,大量地侵占动物的生存空间,留给野生动物们生存的地方越来越小。当地村民李大爷回忆:“记得我小时候,这一带根本没人来,连条小路都没有。我们小时候有时候会来这里打点野鸟吃。那时的野鸟多,钻进芦苇丛,会有一群野鸟被惊飞起来,密密麻麻的。”  “南京的湿地比较多,但是河流湿地保护情况比较差。七里河的湿地前些年没有人来开发,但是从来没保护过,现在由于人类的生活,已经破坏很严重了,这里的鸟儿也越来越少。”民间环保人士吴琦称。

  中国于1992年加入国际《湿地公约》,江苏有两块比较大的湿地保护区,都在盐城,在南京只有高淳固城湖水产资源保护区这一块湿地保护区。而这一块保护区人工开发利用比较多,进行水产养殖。江苏野鸟会的一位成员称:“适合野鸟生存的湿地越来越少,如果再不进行保护,野生的水鸟们可能就此和南京说拜拜了。”

来源:中国水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