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北大场馆为古树让路
2007-02-01

北京工业大学体育馆场馆形状像一个扁平的羽毛球,
象征奥运五环的5道环形钢索围绕着一个玻璃圆顶,
代表中国56个民族的56道钢索,一头牵着五环一头伸向四周

古树外围醒目的禁止烟火标志,古树后面就是正在施工的北京大学体育馆

  奥运场馆进高校之北京工业大学

  为奥运场馆重新规划整个校园


  北京工业大学体育馆是唯一位于北京东南角的奥运场馆,也是这片城区唯一的一座大型体育馆。为了迎接这座对学校和整个城区意义非凡的体育馆,北京工业大学重新规划了整个校园。到2008年要建成有浓郁大学文化氛围的优美校园,向世界展示“新北京,新奥运,新工大”的形象。
   
  现在,从北京东四环开车进京的司机已经能看到,一个形如扁平羽毛球的巨型建筑已经成形,钢架屋顶上不时冒出焊接的火花。

  “一个笨重的体育馆绝不适合羽毛球和艺术体操比赛,因为羽毛球和艺术体操是柔中带刚的体育竞赛项目,体育馆钢结构屋盖应该轻盈。”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张爱林说,正在兴建的北京工业大学体育馆在奥运期间将承担羽毛球和艺术体操项目。
   
  作为学校里的钢结构学科带头人,张爱林为场馆选择了一个最轻的屋顶,每平方米用钢量仅为100公斤,而普通钢结构每平方米用钢量要300公斤。
   
  就此,北京工业大学体育馆创造了世界建筑史上的一个记录———世界上跨度最大的预应力张悬穹顶,体育馆穹顶最大跨度达到98米。

  张爱林介绍说,“为了确保这种新颖结构的安全性,施工前特别进行了十分之一比例的模型试验,而这个试验是由工业大学的师生独立完成的。”
   
  他说,“在北京工业大学兴建奥运场馆,让学校雄厚的工科背景有了显身手的机会,钢结构优化设计方向的研究生有了用武之地,不仅参与完成结构模型试验研究,还参加了体育馆的预应力钢结构体系优化设计。”

  建成后的北京工业大学体育馆面积达到22262平方米, 可容纳7500个坐席。场馆形状像一个扁平的羽毛球,象征奥运五环的5道环形钢索围绕着一个玻璃圆顶,代表中国56个民族的56道钢索,一头牵着五环一头伸向四周。

  张爱林说,“这座体育馆以后不仅会是学校所有师生体育锻炼的中心,也会对这个城区的居民开放。这座场馆将作为一份厚重的文化遗产,留在具有浓郁大学氛围的优美校园里,留在这片城区。”

  
  奥运场馆进高校之北京科技大学

  奥运场馆点亮学校中轴线


  在一块露天的水泥球场上,十几名女篮队员正在练习投篮,她们身后的另一块场地上,两支男篮正在比赛。北京科技大学拥有一支打入全国大学生篮球联赛8强的女子篮球队。篮球是这所学校里的第一运动。但超过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北京科技大学没有体育馆。篮球队员们的训练只能选择好天气在水泥球场上进行。“奥运会后,我们在场馆中有一块专属训练场。”一头大汗的女篮队员王菲说。她坐在篮球架下,身后是正在建筑的体育馆。

  北京科技大学体育馆在奥运会时承担的是柔道和跆拳道的比赛。这是一座建筑面积24662平方米,拥有8000个坐席的场馆。北京科技大学后勤基建处金仁东处长说,北京科技大学是一座工科背景的大学,严谨稳重的校风直接决定了场馆设计方案的选择。最后选定建设的体育馆方案外形方正,平顶。由玻璃幕墙和亚光金属面板将体育馆外墙划成一条条明暗交替的带,象征着柔道和跆拳道选手不断超越的段带。金仁东说,“我们没有选择那些新颖的外形,而是要求‘精确’地实现场馆功能。比如场馆的采光系统采用了新型的光导管技术。这种新颖的技术可以将户外的阳光引入室内,保证白天场馆内10小时的照明,而且不产生任何能耗。而引入场馆内的自然光还可以去除室内的霉气,保护场内人员的健康。”

  场馆坐落在学校中一条已经有半个世纪历史的中轴线上。金仁东说,“中轴线是学校最中央的位置,我们把中轴线末端留给奥运场馆,我相信这座场馆将点亮这条已有半个世纪历史的中轴线,就像它将点亮学校半世纪以来的历史一样。”他说,“现在学校里的奥运志愿者招募工作非常顺利,这也是奥运场馆在学校受到欢迎的表现吧。”

来源:竞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