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暖催生冲突和危险
2007-01-29

    “想象一下日本,洪水正沿着其海滨城市肆虐,净水供应正受到污染,他们正将俄罗斯库页岛的油气储备视为能源来源……设想一下未来的巴基斯坦、印度和中国——这些国家都拥有核武器——吧,他们因为难民、共享的水源和耕地资源发生着边境冲突。”

    看上去这可能像是好莱坞高管会议的会议记录。而实际上,这出自美国五角大楼(Pentagon)的一份备忘录,内容是全球气候变暖可能带来的影响。气候变化不仅仅是一个环境问题,它还可能给国际安全带来巨大影响。

    发展中国家的民众所受的影响可能最为严重,因为气候变化将使得他们赖以生存的资源变得更为稀缺:净水、耕地、森林和渔场。这将造成严重的人道主义灾难。英国乐施会(Oxfam)预计,全球变暖可能将导致3000万人面临饥荒。而饥荒的增加将引发更多的疾病。

    对关键资源的需求可能会加剧国家间的紧张局势。我们已经看到:达尔富尔冲突的一个促成因素是雨量变化,这引发了游牧民族与定居农民之间的争斗。这种国与国之间围绕资源问题的冲突,可能会很轻易地演变为国家间冲突——这种冲突可能通过两国政府围绕共享河流等资源的冲突直接爆发,也可能由越境难民的压力间接导致。

    别搞错了:气候变化正不仅仅改变着我们这个星球,也在改变着人类生活。环境不断恶化已导致每年有1000万人流离失所。到2010年前,这个数字可能会升至5000万。这种流动将对世界移民格局产生巨大影响。

    气候变化将对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产生深远影响。中国经济依赖喜马拉雅冰川,来滋养其南部河流。但由于气温不断升高,目前正导致这些冰川以惊人的速度融化。

    在美国,卡特里娜(Katrina)飓风在数日之内,就把新奥尔良从一个稳定、富足和充满活力的城市变成了一片废墟。在英国,泰晤士河堤坝原计划每6年加高一次,但现在每年就要加高6次。一场大洪水,就能给英国带来300亿英镑的损失,相当于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

    这对于我们的生活水平和社会实力的影响是惊人的。那么我们能为此做些什么呢?作为一种环境现象,人们对于气候变化所达成的共识是,我们需要采取行动,避免气候变化,而不是仅仅减轻其影响,对此我表示赞同。但同时,政界人士有责任为气候变化对国内及国际安全的影响做好准备。

    “行动”意味着英国需要制定一项气候变化法案,设定有约束力的年度排放目标。在此前的三项声明中,工党承诺在2010年前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但去年他们却完全放弃了这一承诺。只有设定年度排放目标,才能创造出碳排放的经济价格,并鼓励我们实现能源多样化。

    利用更多的可再生能源,还将使我们的能源供应更为安全。在2020年前,英国90%的能源供应将来自国外,这使我们很容易受到政治压力的影响。降低我们对油气的依赖,将有助于抗击气候变化,并加强我们的安全。

    在国内展现领导能力,也会为我们赢得信任,这对于我们在国外获得外交认同是必要的。这得到了新的全球排放机构的支持。那些辨称中、美国等国永远不会赞成的怀疑者,对于能源安全已在怎样影响其政策的方式存在误解。

    资源匮乏的中国最近设定了一个目标,计划将可替代能源的利用率提高一倍。美国总统乔治•布什(George W. Bush)去年承诺,将把美国政府清洁能源投资增加22%,以帮助解决他所谓的美国“石油瘾”。

    为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做好准备意味着,我们必须重新评估我们的政策。我们需要更大力关注防止和解决发展中国家的气候变化问题。在规划国防政策时,我们还必须对气候变化可能引发的一些潜在冲突领域加以审视。

    早在1971年,理查德•福尔克(Richard Falk)就曾指出,环境变化是一个安全问题,他还概述了他的“第一个生态政治法则”:环境变化速度越快,适应的时间也就越短,其影响也将更为严重。这个星球已经等待了36年;它已经不能再等待下去了。

来源:天益社区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