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手机在“围攻”我们的环境
2007-01-27

    专家认为:废旧手机及电池处理不当,会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新闻提示:回收废旧手机有法可依由信息产业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制定的《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已于2006年2月28日正式颁布,将于2007年3月1日施行。该《管理办法》旨在控制和减少电子信息产品废弃后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促进生产和销售低污染电子信息产品,并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其中规定了生产者应当承担其产品废弃后的回收、处理、再利用等相关责任。大多市民也认为由于手机属于《管理办法》里必须回收的电子信息产品,那么生产者就应当承担其产品废弃后的回收、处理、再利用等相关责任。
    
    长春晚报1月27日电(实习记者陈天)当今社会,手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通话工具,人们对它的依赖程度甚至超出自己的想象。人们享受手机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要面对怎样处理废旧手机及电池的尴尬境地。
    
    近日,有市民反映家里有多部被淘汰的手机不知该如何处理。放在家里怕影响身体健康;卖给回收手机的人,卖不了多少钱不说更怕他们翻新坑人;随便扔了又怕污染环境。面对自家的“退休”手机,可真让人犯愁。
    
    
我省每天约有2万部手机“退休”
    
    记者从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的2006年12月通信行业统计月报获悉,截止到2006年12月我国移动电话的普及率为每100人就拥有35.3部,移动手机用户累计达46108.2万户,吉林省达1137.8万户。记者按照手机用户平均18个月更换1部手机的速度算了一下,全国平均每天约有85万部手机“退休”,吉林省约有2万部。以每部手机重100克计算,每天“退休”的85万部手机堆在一起足有85吨。这么大的污染源不得不令人担忧。
    
    
市民:“退休”手机大多被束之高阁
    
    25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多数市民淘汰的旧手机都处于搁置状态,少部分选择了送人或交易。在某私企工作的张先生说:“从用手机到现在已经换过4部了。第一个送人了,第二个卖给回收手机的人了。卖给回收手机的人,卖不了多少钱还要讨价还价,怪麻烦的。第三个一直扔在家里。”

  专家:废旧手机及电池污染环境
    
    采访中记者发现市民对普通的碱性电池危害都有很好的认识,但对废旧手机及电池的危害不是很了解。据记者调查,由于缺乏宣传,绝大多数市民对废旧手机当生活垃圾扔掉的危害不了解。大多手机使用者只知道手机使用时对人身体有一定影响,却不知已经“退休”在家的手机对环境的危害更严重,而且对人体也有一定影响。
    
    据了解,通常情况下,一部手机在其使用寿命内可以配置2至4块手机电池,一部手机被淘汰后,包括手机电池在内的所有配件就会被“抛弃”。旧手机的一块电池里的镉就能够严重污染6万升的水,而这些水可以装满3个奥运会的标准游泳池。新手机电池正在淘汰镉的使用,但里面仍有许多有毒物质。
    
    专家指出,“手机的镍镉类电池和电路板上有多种有害金属,会对环境造成很大污染。如以普通垃圾的掩埋或焚化方式处理会使人中毒,严重时还会导致人体出现癌症、神经系统失调等疾病。此外,手机机壳、机身的塑料也不易被处理,埋入地下后会影响土质。
    
 
 我市少见废旧手机和电池回收箱
    
    对待普通的碱性电池,人们会把它和生活垃圾分开,倒在不可回收垃圾箱。大多学校都设有废旧电池回收箱,但对废旧手机和电池人们却不知该如何处理更为恰当。为此,记者对我市的一些知名品牌的手机销售机构进行了走访,看看手机销售机构对“退休”手机的“终老”有何做法。
    
    走访过程中,记者发现只有少数手机店设有废旧电池回收箱。在重庆路一家知名手机店,策划部东经理告诉记者,店内原本设置了废旧手机和电池回收箱,近期店内装修暂时撤了回收箱。从以往开展废旧手机回收活动来看,市民很支持,从设置回收箱至今大约回收1000部手机,还有配件、电池等。他还介绍说,一些品相较好的旧手机被他们放在展示柜中,建了一个小型的“手机博物馆”。虽然回收活动得到市民支持,但现在回收的手机没法处理却让商店很无奈,多数只能封存。

    回收箱身份尴尬鲜有人问津
    
    记者了解到,我市其它一些单位虽设置过回收箱,但这种专门的废旧手机和电池回收箱的使用率却很低。一名市民说,他见过这种回收箱,但从来没见过有人使用,自己也没用过。回收箱内总是空的。他说:“废旧的手机或者电池大多会被人随手扔掉,谁会大老远送到回收箱,再说即使有人愿意无偿送到回收箱里,也会怀疑它们的去处。”
    
    目前国内废旧手机和电池的回收存在很多问题。国内的专业回收市场几乎是空白,且缺乏有技术和规模的厂商。回收的废旧手机和电池“去向”各异,处理不够科学,有些地方虽然设立了废旧电池回收箱,但回收箱通常被冷落在一边,基本上没有人往里面投放旧电池或其他配件。
    
    据分析,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是对手机旧电池的危害及其再利用价值的宣传力度不够,社会没形成这种氛围,人们还没意识到这一问题。另外,这种回收缺乏必要的奖励措施,很难调动人们的积极性。
    
    据悉,目前手机生产厂家、销售商设立的废旧手机回收点都是无偿回收,而且社会上的废旧手机回收点又很混乱。再者,没有足够多的回收装置也必然给人们的投放造成诸多不便。在缺乏利益驱动的前提下,鲜有市民愿意跑远路去回收点送废旧手机。
    
    有关专家指出,尽快建立统一的回收利用渠道,加大对废旧手机和电池的危害及其再利用的宣传力度,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已成为当务之急。

来源:东北新闻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