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国以前有条政策,是说如果鲁国人到其他国家去,发现有鲁国的奴隶的话,那就帮他赎身,然后回鲁国找国家报销.
一天,子贡帮个鲁国奴隶赎身后,就说不要国家报销.然后人们都称赞他品格高尚.
但是孔子却把子贡找来骂了一顿,说他应该找国家报销.
子贡不解,说那样就不是高尚品格的表现了.
孔子说:你这样做的确能显示你的品德高尚.但是你有没想到,如果以后再有人帮奴隶赎身,就会有顾忌:若不找国家报销,就能显示品格高尚,但是自己的钱没了还是很心痛.如果找国家报销,那就显得自己品德不高尚了.那在进退两难时候会则么做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看到奴隶就不帮他赎身,当作没看见,就不会有进退两难的困难了.但是奴隶就不会被拯救,更多的奴隶会继续处于苦难当中.所以你应该去报销.
孔子另外一个徒弟子路救起了富商的女儿,然后富商就送了他一头牛,子路就欣然接受了.孔子就大大赞扬了子路.
看过这则故事后,我就彻底崇拜孔子了,太天才了。
自然,做了好事,到处张扬,那样会让人怀疑做好事的初衷。默默做事向来是我们所推崇的。但是,埋头做好事,带给我们一个最大的弊病是不会形成一股力量和风气,也很难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做好事中来。从晕轮效应来看,无疑,“做好事就是该张扬”具有划时代的特质。
一个雷锋对社会的帮助不会太大,我们的社会需要的是千千万万的“雷锋”。但“雷锋”却不是平空从天下掉下来的,它不仅需要形成“雷锋”的氛围和空间,更需要有人来带动学雷锋。老实说,我们现在的社会缺乏帮助人的热情,人与人之间也越来越冷漠。
从社会角度讲大家信奉的是做好事的人既不张扬,也不该得报酬,这才完美的好人.但这却完全违背人性的,虚伪的道德观,社会人性的自私表露无遗.作为做好事的人来讲,他内心是极度希望社会知道的,甚至希望媒体大幅报道.但碍于传统道德的约束,这样做反而不讨好,还不如做了好事夹起尾巴做人.最好的结果是"一不小心被人知道了,面对众多媒体的采访不得不说出自己的好人好事",这样的机率明显小得可怜,几乎不存在.
人们经常用回忆五六十年代的“民风淳朴”来嘲讽今天的世风日下。从北京市招领处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从80年代末捡拾物品的数量开始下滑,从1989年的13万余件直到去年的1400余件。
大力表扬和宣传那些闷头做好事的,无疑向社会传达这样一种信息:好事做了就做了,自己知道就行了,说出来大家都会鄙视你.这样无疑打击做好事者的热情.虽然人家埋头做好事的人是伟大,但社会其它人这样大力宣传的动机又算什么呢,他是鼓励社会上的人都做好事不图名不图报,但作为人性来讲最恨的就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自己做了好事是谁都想让人知道的.这样做的后果是只会大大打击将来可能做好事人的积极性.
是我们改变道德观的时候了,对于那些做了好事主动张扬的,社会更应该肯定.鄙视虚伪的形式主义道德,不要再让真正的道德堕落下去.对于拾金不昧,见义勇为等好人好事不仅社会政府应大力宣传,并主动给予适当奖励,当事人也应该光明正大地将自己的好人好事广而告之,从长远来讲是有利于我们这个社会的。
来源:chinaren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