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西双版纳的植物园,我们多次看到了植物的“绞杀现象”。
“绞杀现象”是热带雨林特有的,我在南宁青秀山风景区热带雨林植物区也见过。近年南宁市重绿化建设,在东西干道民族大道旁的绿化中也展现了类似的自然景观——寄生。
绞杀植物的种子被鸟或别的动物带到一株树的树干后,发芽,以卷须附在树干上,随后长出气生的网状根。网状根紧紧包围寄生树干并向下扩展,直至伸入地面从地下吸取养分。绞杀植物的根从土中汲取养分后生长加快,躯体膨大变成网状茎,把所附着的抚育它成长的树木绞杀致死,并取而代之,自己成为独立生存的乔木。
“绞杀现象”最多出现在榕树身上,这样的榕树因而被称为“绞杀榕”。
榕树的绞杀本领
榕树的生命力极其顽强,在森林中常可见它包裹着光秃的岩石,根须伸进岩缝中,吸取点滴土壤营养而生长,一树便形成一个大盆景般的奇异景观,称“树包石”。它的种子也可以落到墙头屋顶,发芽茁壮,若不及时除掉,则可能毁屋拆墙,这样的景致在南方也常见。榕树以它褐色的柔细气根垂挂飘逸而得名“美须公”。但也就是这些美须,能一直往地面垂直生长,到达地面后深入土壤中吸取营养,能成为树干般的根茎,支撑着它所在的枝条不断延伸茁壮,长出新枝,从而扩张地盘。因而榕树有“独木成林”的能力,一株可占地数亩。在南宁的民族大道上,人们利用榕树这一特性,有意剖竹给它包须引向地面,竹中之须很快就能长粗成为根茎,支撑起树枝,形成绿化奇观。
具有这样的生长能力,榕树能够绞杀别的树种就很好理解了。它的外形是柔美的,她绞杀的对象有黄果树、棕榈、椰子树等,不管阔叶、针叶,无论是乔木是灌木,只要不幸成为它的寄主,就见谁灭谁,格杀勿论。
寄生的草本植物
这在草本植物中尤其普遍。爬藤植物,若一直匍匐穿行在树冠复合多层,阳光难得照射进来的地面,就很难获得足够的光和热达到迅速生长的目的。因此它们多把根须伸入树皮中沿树干爬行而上,甚至茂盛生长从而覆盖了寄生树的树冠:不仔细分辨,在树冠上你会找不到那被寄生之树自己的树叶。
物竞天择。这些草本植物的寄生“绞杀”的能力并不强,要杀死所寄生的树木不容易,多半是藤(草)与树木共存。
榕树是乔木,极强的生长与繁殖能力,使它能与各种木本或草本植物对抗,并在天长日久中侵占对方的地盘,吸干了对方的营养,置对方于死地后取而代之。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