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崖居,一个千古之谜的人文遗迹。它座落在京郊延庆县城西15公里处的张山营镇东门营村北幽静的峡谷中,距北京城区120公里。
它是由一支不见史志记载的古代先民在陡峭的岩壁上开凿的岩居洞穴,计有117个。这是我国已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崖居遗址。此遗址已被评为北京市风景名胜区,是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
这里是古代人在陡峭的山崖上凿建的居所。在峡谷中一条不到10米宽的山沟两侧,距离谷底近10万平方米的陡峭花岗岩石壁上,遍布着人工凿刻的大小不同的石室。
古崖居依其开凿的石室位置所形成的自然村落可以分成前、后两个区域。前沟南、北、东三坡凿有91处石室;后沟东坡一处凿有26处石室;共计117处石室。这些石室的洞口毗邻,位置错落有序,石室一般高1.8米,呈长方形或正方形,其中以一明两暗的三套间居多。全部石室分布成楼层状,层与层之间有石蹬、石梯和栈桥相连。
洞穴内的石床
古崖居留有许多的人类生存痕迹,如门、窗、壁橱、灯台、石炕、、排烟道、石灶和马槽。有炕的的石室是居室,炕宽可容二人;有马槽的为马厩,一般可容四五匹马。其中最值得一看的是当地人称其为"官堂子"的大洞穴,它建造得相当精巧,而且位于最高处。在宽敞的大殿内,四根雕凿细致的石柱撑起洞顶,中间一张宽大的石床,内有石桌石凳,估计为首领的住所。
前后沟之间的山梁下,有一座大型宫殿式洞穴,有上下两层,坐东朝西,下层为大殿,殿中有石案,两侧还有几间居室,其中一间可通上层。这里很像开会的会堂或议事厅,当地人称之为“官堂子”、“金銮殿”、“古崖宾馆”。殿内有6根精雕细刻的石柱,用来支撑上层。上层为居室,形制与下层相似,据传说此洞前原有匾额一块,上书“清水县衙”。修葺一新的“古崖宾 馆”,上依巍巍海坨山,下临浩浩官厅湖,环境幽雅。
古崖小筑
古崖居,不算一个出名的景点,但对考古学界而言,却是一个充满了谜团的神秘所在。而众多谜团中最核心的一个是,古崖居的主人是谁?由于缺乏文物,这个问题一直没有确定答案。关于古崖居开凿的年代及用途,因史料记载甚少,史学界的专家学者众说纷纭,提出了各异的观点, 究竟是草寇山寨、戍边驻军、应避战乱还是少数民族聚居?至尽没有确切定论。目前而言,许多学者认为,这是1000余年唐朝以后五代时期的少数民族——西奚族聚居的崖居村寨。但对于这一观点,并无充足的证据予以证实,因此,古崖居常被人们称之为中华第一谜宫,还有人称它为千古谜洞。
近日,北京大学建筑学研究中心的副教授王昀提出论断———古崖居的居民可能是矮人族,而且是一个游走民族,不仅在中国,还在土耳其等国留下了足迹。在王昀看来,建筑物本身言说的东西是最本真、原始的。房子的构造结构、石屋内的火炕都透露了其主人的历史。王昀推断,古崖居主人身高在1.5米至1.6米之间。
其他学者却不看好这一假说的前景。建筑考古学家杨鸿勋甚至认为古崖居根本不是民居,而是长城的附属物。
不断刷新我们眼球的古崖居身世解读,究竟哪种版本才是真相,各方都希望在未来的考察中能拿出更多的证据。
来源:中国人文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