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岳谈“环保民生指数”
2007-01-22

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
   

    2006年是中国环境形势更为严峻的一年。全年发生严重环境污染事故161起,平均每两天一起。环境投诉达60万人次,比2005年增加30%。国务院年初提出的能耗降低4%、污染物排放降低2%的目标并没有实现,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我们已经站到了风口浪尖。国家环保总局搞了第三次环评执法,采取了“区域限批”的措施,说明政府是下了大决心的,这是政府行动力的表现。近日,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编制的《中国公众环保民生指数2006》公布,表明政府的公信力增强了。环保事业不仅要依靠政府的行动,还需要公众的支持和参与。

    环境问题带来的严峻挑战,使公众参与正成为环境保护的重要推动力量。编制这个《民生指数2006》,用量化的方法把原本抽象的环保意识、环保行为和环保满意度以直观的形式展现出来,以权威的论证和科学的调查方法通过数据量化和问卷分析,直接反映公众在环保方面的价值理念和行为准则,推动全民环境意识的提高和环保领域的公众参与,这将为政府部门制定环境政策、进行环境立法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

    食品污染、饮用水安全、空气污染、环境维权等等一系列问题已经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我们一方面惊叹环境压力极为沉重,另一方面也在反思自己的环保理念和环保行为方式。公众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这两项不及格的得分给我们敲了警钟,也给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有赖于我们的宣传教育,有赖于媒体的舆论监督,有赖于更多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规,有赖于更多的人为环保事业做出无私的奉献。

    《民生指数2006》在上年的数据基础上,进行了补充和修正。在指标体系的制定上,将公众环保指数拆分为环保意识、环保行为和环境满意度3项指标,更加客观地对公众的环保指数进行衡量。指标体系的建构方法尽量剔除人为影响,使指标更具真实性和稳定性,还首度探讨了三大指数之间的关系,这有助于更好地分析公众的环保行为。当然,作为一种探索,本次调查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如指标体系还需要进一步科学化、合理化,对三大指数的关系分析不够,有些数据不够准确,还要不断地论证和完善。

    国家环保总局公布这么多数据,公开这么多问题,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提高全民环保意识,推动更多的公众切实参与到环保事业中来,使公众懂得:关心环保就是关心自己,就是关爱子孙后代。希望每次“环保民生指数”的调查都能摸索到新的规律,探寻到新的方法,更加真实客观地反映环保的社情民意。这是我们的初衷,也是我们的目标。

 

来源:人民日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