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新气象。元旦一过,如果你坐上某路空调公交车,刷卡只花了4毛钱,千万别以为是占了便宜,因为坐这趟车的人都会有同样的待遇,这只是首都新一轮公交改革带来的变化之一。
取消公交月票、统一调低票价、规划公交专用道、建设公交枢纽等等一系列改革举措的实施,是对公交优先的城市发展战略的具体落实,也彰显了北京市要搞好城市人居环境尤其是交通环境的决心。在北京市宜居排名连年下滑的背景下,公交改革能否有效改善北京人居环境备受关注。
有很多人埋怨在北京住着越来越不舒服,交通拥堵无疑是一个主要理由。车越来越多,就得修路;路越修越复杂,可路上还堵车。出行办事效率低下,心情也不好,出门就找气生,当然不适宜居住,城市交通陷入这样一个怪圈。车多了,路宽了,倒是壮观;可车尾气多了,路宽而不畅,也是不争的事实。真正让居民从城市发展中受益,就要让他们每天高高兴兴上路,顺顺利利到达。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有再多的车也换不来幸福的生活。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正是充分考虑到人的因素,来打造适宜人居住的城市环境。就拿月票有效公交车次常常人满为患来说,高峰时段车内水泄不通,坐公车有如一场争夺席位的大战,而所谓“席位”,或许只是一立锥之地,身体和心理都经受着极大的考验。然而就在同一路段时段,一些月票无效车次却乘者寥寥。这种现象在月票取消之后相信会有较大改观,绝大多数人都可以花更少的钱,坐更舒服的车了。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有利于形成公私既分明又协调的交通格局。众所周知,私家车数量的膨胀是导致道路堵塞和空气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协调公共交通与私家车的健康发展是改革的着力点,这就需要明确对待公共交通与私家车的政策差别,该鼓励的鼓励,该限制的限制,该分道就分道。这样既能最大限度地维护公共利益,又不侵害私人的正常利益。
人有趋利避害的本能,衡量一个城市发展战略和政策措施的好坏,就要看它是否有利于满足人的需要和减少对人的损害。城市居民当然希望出门不堵车,想去哪能尽快到达,而决不希望又挤又堵,还要挨着尾气熏。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改革,可以说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的,因此有利于建设适宜人居住的城市环境。而作为城市居民,每一个人也应当全力配合,乐观其成。
一句话,城市交通的建设,不挤不堵不仅是百姓之福,更是宜居的重要方向。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