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长江湿地少了3000公顷
2007-01-18
    作为滨江之城,长江湿地是南京不可多得的资源,然而无序的利用,甚至是由于环境污染带来的气候的大起大落,都波及到了长江南京段湿地的命运。

从2005年11月至今,南京地理湖泊研究所和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资源学系的专家对于长江南京段湿地进行了首次系统的大规模的摸底调查。专家们就以1986、1990年以及2000年初秋长江南京段湿地的高精度的陆地卫星图像作为基础,通过近一年多的实地查访后发现:长江南京段湿地受人为影响较大,在1986年至今的前15年时间里,长江南京段湿地面积减少就超过了3000公顷,而且近5年来,这种湿地锐减的趋势并没有放缓脚步,预计这20年来,长江南京段湿地减少了近10个玄武湖面积。

走访印象:河西湿地最难恢复

参与此次调查的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专家告诉记者,在最近的一年多时间里,调查队员陆陆续续几乎走遍了长江南京段的各主要的湿地群,感到不合理的利用随处存在,而且湿地面积的减少速度相对较快,而且湿地的景观被人为分割,整体性也遭到了破坏,让人感到痛心。

这位专家说,比如在江宁附近的铜井镇,作为地球之肾的湿地上,被开辟成了沿江的堆沙场;而著名的幕燕风景区的临江段,竟然成了一个露天的垃圾场,堆积了很多的废弃物;而九乡河地区,因为历史原因造成的湿地破坏已经不可恢复;在这位专家眼里,三桥的绿水湾附近的一块湿地是保护较为成功的,人为污染比较少,水较清澈,而且植物多样性保护比较良好;而破坏最严重的夹江湿地则主要是河西地区,他告诉记者,长江江岸两边3公里,是此次需要考察的地段,但是在河西的不少地区,这3公里的范围之内,都是林立的高楼、被完全推平修建的柏油道路,这一部分的自然湿地景观已没办法恢复。

现象一:少了近10个玄武湖

根据长江南京段湿地景观自身的特点,分为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两大类,自然湿地指没有经过或较少经过人为活动天然形成的湿地景观,进一步分为河流、河漫滩、江心洲;人工湿地是指受人类活动强烈影响的湿地景观,包括坑塘、水田、人工渠。

20年来,长江南京段湿地景观的面积总量由1986年的44502.66公顷到2000年的41499.36公顷,减少了6.75%,这样的减少趋势在2000年至今并没有放缓,总体来说,20年长江南京段湿地减少的面积已接近10个玄武湖。

而现存的湿地中,不少湿地遭到了人为的分割,在卫星图像上,湿地的破碎化程度在不断提高,湿地图像变得“零碎”,斑块面积在增加,特别是1996年以来变化幅度很大,斑块个数由944个增加到982个。

现象二:湿地景观成了“片段”

3年前的滩涂,3年后或许成了坑塘,5年前的水田,5年后可能成了陆地,人为的活动,让南京段的湿地景观总是变样,产生了剧烈的变化,而且那种大片大片的湿地景观越来越少,因为人为因素的影响,长江南京段湿地被分成了很多“片段”。

专家们发现,无论是南京湿地资源环境的减少还是湿地景观的变化蔓延速度,都在1996年是个高峰,在这之后,湿地景观的破碎性在减少,但是景观的多样性也在减少。

专家表示,1996年正是南京经济大发展的时候,对于自然湿地的干预加大了,活动也明显频繁,这是湿地景观变样的一个重要原因。1996年后,一些占优势的景观类型得到有效的巩固,景观的连续性和整体性开始好于1996年,但是自然湿地仍没有扭转年年减少的趋势。

现象三:水田面积减少最快

可以看出水田的面积在7个湿地景观类型中减少得最为明显,其在整个湿地景观中所占比重减少了5.7%,并且呈持续减少的趋势;自然河流、江心洲、河漫滩所占面积除在中期呈现短暂增长外,到2000年比初期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而在各自所占的景观比重中,自然河流和河漫滩都有所减少,江心洲的比重反而加大;坑塘的面积不断增加,其所占的比重也由1986年的5.63%增加到2000年的8.03%;而自然河流的指数总体呈减少趋势。

专家认为,长江南京段湿地中水田的面积正在逐步被侵蚀,现有水田的形状正开始变得不规则,有破碎化的趋势,对于水田的开发出现了盲目现象;而自然河流和河漫滩受人类开发活动的影响要比江心洲大,其面积和比重都出现了减少,同时,河漫滩的形状也开始变得不规则。

专家说,同是长江湿地,江心洲能得到很好的保存,就是因为它相对独立,人为活动干扰相对较少,但是从数字化的分析来看,它也存在破碎化的趋势,说明人类大规模干扰的局面也将会波及它们。

现象四:天气、湿地互相影响

除了人为的直接干扰之外,专家认为,由于人为因素、环境变化而带来的气候变化也成为湿地生态的“间接杀手”,该专家说,湿地是生态安全不可缺少的一环,它对于气候有着调节作用,反过来气候的变化也会对湿地的面积产生较大的影响。比如一场龙卷风,可能会使一大部分的湿地景观被彻底破坏。

在南京地区,专家们认为最容易对湿地面积产生较大影响的则是降雨,雨太多了,河漫滩可能被完全淹没,雨下得少了,湿地干涸,湿地面积也会减少。

警世:湿地是生态净化重要关口

专家说,长江南京段湿地处长江中下游,水源丰富,物种齐全,经济活跃。这段湿地景观出现强烈分异,显现出其独特性。因此该段湿地具有明显的“南京特色”,需要原汁原味多加保护。

长江南京段湿地沿江分布,而南京的多数重化工企业也正分布于此,空气及水污染比较严重,湿地作为该区域的主要生态系统,承担了大量的生态净化作用,但随着人为侵扰,特别是填埋占用等活动,湿地的总量在减少,湿地生态环境愈来愈恶化,必须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来源:南京报业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