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月9日,德黑兰的一位老人戴着口罩在街上行走。德黑兰一年中约有300天的空气质量属于不健康级,政府告诫患有心血管和哮喘病的居民勿去几个污染严重的地段。
2005年12月11日,烟尘笼罩中的德黑兰。
伊朗首都德黑兰近来空气污染严重。据伊朗官员披露,去年的10月23日到11月23日的一月间,直接或间接因空气污染而死亡的市民高达3600人,其中多数死于心脏疾病,烟尘污染是导致心脏病的主因之一。有伊朗官员称之为如同“集体自杀”。
污染一超标 学校就放假
德黑兰上演黑色幽默
目前,在德黑兰雾蒙蒙的天空中,即使是晴天也几乎看不到太阳。空气污染的警告牌已竖起来,就连警察也戴上了口罩。电视广播没有告诉人们污染级别,不过它提到了一氧化碳、悬浮颗粒和其他污染在最近几天有相当量的增长。
德黑兰在世界污染城市榜上名列前茅,究其原因,可以说半是“天灾”,半是“人祸”。
所谓天灾,是指德黑兰的自然条件。这座中亚古城位于伊朗最大山脉厄尔布尔士山脉的南麓,南面是伊朗最大的沙漠,四周有山麓环绕。这一地理环境导致德黑兰上空充满污染物的空气处于回旋状态,尤其是少雨的冬季。
至于人祸,却不是指工业排放,而是指那些天天排出大量超标尾气的破旧汽车。伊朗没有旧车强制报废机制,所以一辆车只要轮子还能转,就能开上大街。据政府部门统计,人口为1000万的德黑兰,大街小巷上却有200多万辆行驶年龄超过20年的旧车,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甚至达到了30年到40年的“驾龄”。许多车辆缺少现代化的尾气滤化装置。媒体报道说,大约70%的空气污染源自于汽车。
据环保部门统计,德黑兰居民人均每年吸入约7公斤的烟尘,简直成了微型吸尘器。不少市民因污染引发了心脏和呼吸系统疾病而不得不入院接受治疗。在公共汽车站及报摊,人们在彼此谈论着空气污染使人眼睛发痒、喉咙干燥之类的事情。
在灰蒙蒙的尘雾中,德黑兰的政府机关以及学校有时会因此关闭。如在2005年12月7日,德黑兰市政府就曾宣布,因为空气污染超过了危险系数,全城所有的学校以及幼儿园全部放假两天,至周末止。这意外的放假之喜令德黑兰人哭笑不得。
警告: 不到万不得已别出门
规定: 私车出行“单双号制”
近些年,伊朗政府一直呼吁人们出行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鼓励淘汰过于破旧的汽车。但是伊朗经济始终在低谷徘徊,人民生活拮据,公共交通极其落后。再加上政府每年发放大量的石油津贴,使得1公升汽油的价格仅相当于人民币8毛钱,简直等于白用。因此在伊朗养车极其便宜,就算是一名清洁工,供养一辆二手车也不成问题。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那些老弱病残的老爷车仍然执著地不肯下岗了。
伊朗政府目前已警告老弱人员不到万不得已千万不要出门,以减少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政府还呼吁市民坐公交车而不是自驾车去上班。但市民们似乎没有理会政府有关不要开私家车上班的请求,道路上仍是一片繁忙。因此,德黑兰交警开始用“单双号制”限制私车出行,尤其是限制进入市中心。但仍然有很多人置若罔闻。
至于政府酝酿多年的取消汽油消费补贴的政策,也因为老百姓的强烈反对而迟迟不能实行。很多人说:“革命(指1979年伊朗革命)前,我们开不起汽车;革命让很多穷人开上了汽车,现在的政府还是不是为穷人说话的政府?为什么不让我们开车?”因此,德黑兰市政府长期以来的治污难有进展,曾担任德黑兰市长的“强人”内贾德对此也无计可施。
雪山上的 “真相”
笔者寄居德黑兰两年多,最无法忍受的就是空气污染了。令人叫绝的是,有些当地市民似乎对此毫不在意,竟有一家人就在车辆穿梭的高速路边的绿地上悠闲地野餐。有个年轻人竟然在一条车辆严重堵塞的街边跑步健身。
为了躲避污染,多数有钱人都选择居住在远离市区的山脚或山腰。笔者的邻居是个酷爱滑雪的小伙子,一见我就大叫:“雪山上的空气太好了,再看看山下被黄褐色烟雾包裹着的德黑兰,让人胆战心惊,我真不想回来了!”
来源:星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