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o Nakanishi
香港,12月6日(路透社)--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稻米生产国和消费国,中国再一次推迟了大规模种植转基因稻米的计划,但同时也提高了未来五年中生物技术研发的预算投入。
在此之前的8月份,欧洲和其他一些国家刚刚从美国进口的大米中发现未经批准的转基因大米,由此引发的担忧导致欧洲开始对从美国进口的谷物实行更加严格的测试。
中国的科学家和业界官员表示,这次争端不仅使美国农民损失了数百万美元,它还表明,每个国家都必须建立扎实的转基因监管体系来衡量和评估食品安全性。
尽管中国坚持重视发展生物技术,但并未准备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将转基因稻米商业化的国家。早在2005年,引入转基因稻米在中国几成事实,但后来中国又放慢了商业化的脚步。
业界官员表示,负责评审转基因作物安全的政府机构——生物安全委员会上月在其一年两次的会议上,已经拒绝了转基因Bt稻米的商业化申请,要求对其进行更全面的测试。
他们还表示,尽管Bt稻米有可能成为商业化的第一个品种,但现在看来,中国政府允许该抗虫害品种进行大规模种植的时间可能至少还要等一至两年。
“中国不希望首当其冲。一旦出现问题,中国就不得不承担责任,”专门从事有机食品和食品测试的大连贝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吴章祝说。
“在监督管理和风险评估经验方面,中国与国外如欧美等国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政府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吴章祝说。
尽管生物安全委员会两年前就已经推荐Xa21型转基因稻米品种,但到现在该品种仍未获得政府正式批准。Xa21品种包含一段由野生稻而非由其他物种上分离出的一段基因,因此其风险被认为低于Bt稻米。
科学家和业界官员表示,生物安全委员会已经针对Bt稻米对人类健康及环境的影响进行了细致的审查。该品种含有一个具有杀虫作用的细菌基因。
尽管在很多国家,Bt棉花和Bt玉米已经种植了很长时间,但是对于稻米来讲,应当格外谨慎,他们说。稻米是人们每天直接摄入的食品,而且种植的离野生品种和杂草很近。
“我们进行了认真的研究。但目前仍有安全方面的担忧。我们认为应当收集更充分的信息,”上海复旦大学教授、稻米基因专家卢宝荣说。他同时也是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
“我个人认为,至少还需要一至两年时间,因为他们需要收集数据,”在接受路透社采访,回答中国政府需要多长时间才可能批准Bt稻米时,他作出上述表示。
与此同时,政府仍计划在未来五至十年提高生物技术研发的预算投入,预计单独一个转基因作物研发项目,专项资金投入就高达近10亿美元,科学家和业界官员说道。
尽管预算草案的细节还不得而知,但据他们讲,其中包含生物安全问题。中国政府也正在考虑如何健全监管制度,并借鉴其贸易伙伴欧洲和日本的经验。
“中国重视发展生物技术,要通过该技术增加中国农业产量,”中科院研究员黄季焜说道。
“我希望政府在这方面的资金投入能够增加20-30%”,这位担任农业政策中心主
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教授兼首席科学家、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薛达元一直专注于研究生物多样性与生物安全,他补充说,“当前的趋势是政府鼓励转基因水稻研究,并且要加大在转基因生物研究方面的投资力度。”
“政府也在考虑完善监管制度……如果允许转基因水稻大范围种植,就必须加强监管力度,”薛达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