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地衣物种将绝迹野外!
2007-01-08

  “现在在丽江、大理等地被当作特产大量采集销售的传统药材红雪茶,不用10年,就会被采光消失。”昨日,已从事了27年地衣研究的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王立松指着一袋袋从丽江等地买来的当地特产“红雪茶”,表情痛惜。另外,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虽然我省拥有地域优势,但对地衣物种的保护和研究仍面临尴尬。地衣物种生存频告急

  据介绍,红雪茶只生长在海拔3800-4500米的高山上。提起大量采集销售,王立松颇感无奈:“如此这般滥用资源让地衣研究者倍感非常心痛。”除了即将消失的红雪茶外,王立松还告诉记者,云南已经有很多地衣物种消失了,“有一种石耳,1980年时我还在丽江采到过。但从那时到现在,我每年都到丽江,却再也没见过了。”云南是地衣基因宝库

  “云南在保护地衣方面肩负着重要的责任。”王立松说:“云南是一个应该重点保护的地衣基因宝库。”据介绍,有学者预测,仅云南一地就拥有超过2000种的地衣物种,同时云南还有很多特有物种,甚至是特有属还没有被认识。”王立松说,我省作为中国乃至整个亚洲的生物多样性中心,尽管有近水楼台之便,但地衣研究利用却不尽人意。——“我们现在对地衣的认识还很少,不知道它有多少种类,利用也无从谈起。”人力投入是杯水车薪

  王立松告诉记者:“由于研究门槛高,限制了年轻人进入地衣研究领域。后继无人是我们这些研究者最忧心的一件事。”据介绍,整个西南地区目前只有他和几个学生在做地衣方面的研究,尽管现已探明了云南本土的800多种地衣,但人力投入仍是杯水车薪。王立松看起来非常无奈,他说:“我们曾经计算过,至少需要10个以上的博士,辛苦工作10年,才能摸清西南地区地衣资源的家底。”他认为,保护“红雪茶”等珍稀地衣,必须呼吁当地政府的支持。

  地衣是藻菌复合互惠的共生体,这种共生关系已经存在了近7000万年,是生物界目前共生关系最成功的典范。地衣没有真正的根,靠菌丝来吸收空气和大气中的水分和营养,因此特别容易因环境污染而死亡。在国际研究中,地衣特有的代谢物地衣多糖和地衣酸在抗癌、消炎等方面的神奇效果非常引人注目。除此之外,地衣在生态学意义上可以充当环境监测器,还可应用于地质年龄监测,作为天然染色剂,甚至提取香水,应用前景非常广。目前,全球已探明的地衣物种有16000多种,中国占了1/10左右。然而,无论是全世界或中国实际存在的地衣物种远不止这个数字。

来源:网易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