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有“华北之肾”美誉的白洋淀已“干淀”24天了。受“干淀”危机的困扰,淀区水面交通越来越不方便,当地渔民将鱼捞起来低价卖出……
专家认为,日益严重的“干淀”趋势,势必对白洋淀水生动植物有着致命的威胁,也会影响当地局部的气候,很可能会加重北京地区的浮尘和扬沙天气。
今天上午,记者从山东黄河河务局水调处了解到,“引黄济淀”工程的准备工作正在紧张进行,预计本月下旬,就可向白洋淀放水。>>>>>>阅读全文
端村码头水位下降,船工们担心“失业”。
【缺水·现状】
水浅手摇桨 摆渡者怕失业
11月10日中午,艳阳高照,白洋淀端村码头的几位摆渡老大爷躺在船头悠闲地抽着烟,见到岸边来了游客,他们立即起身驾船迎接。
记者选择了72岁的田大爷驾驶的机动船。船驶过浅水区时,水面十分浑浊,漂浮着芦苇秆和其他垃圾,散发出阵阵腥味儿,记者用船上的竹篙探了探水深——还不到一米,而在五六米的深水区,水面清澈,碧波荡漾,水质明显好得多。
船来到东田庄附近的水域,淀内水不到半米深,由于水太浅,田大爷只好关了船上的发动机,用双手吃力地摇着船桨。田大爷说,现在是旅游淡季,眼看淀里的水越来越浅,他们都担心再过几天就没活儿干了。“木船得拉上岸,经过几天风吹日晒,船板一裂,以后就不能用了。”田大爷边抽着闷烟边说。
渔民提前打鱼卖 鱼价便宜近一半
东田庄的田振桥这几天都划着船、拿“电抄子”在自己承包的养鱼水域来回“巡逻”,两小时的工夫,就捞了许多草鱼、鲤鱼和白鲢等,最重的有一公斤多点儿。“这都是漏网之鱼。”他无奈地笑着说。
20多天前,渔民们都接到当地政府的通知,白洋淀要干淀,让渔民们都把鱼捞起来卖掉。田振桥随后请了15个帮手,在他承包的200亩水域上拉网,忙了4天,终于将所养的鱼全部赶到5个大网箱内。
面对日益严重的干淀趋势,当地渔民把鱼捞起来提前卖掉。
岁岁污染今又污染,死鱼事件重现白洋淀。同样的时节,同样的情景,大面积死鱼事件曾经在2000年出现过。
3月11日中午,记者从白洋淀东岸偏南、河北省任丘市七间房乘渔船下淀,行至安新县采蒲台村时,发现水面泛出灰黑色。自采蒲台村向北行驶,水的颜色越来越深。当渔船行至圈头乡东街村附近时,水面已变成了酱油色,白色泡沫持久不散,散发着臭味。张庄子一带水域,大量的野生死鱼漂浮在水面上,放眼望去,白花花一片。>>>>>>阅读全文
村民田海河将距离水边200多米的芦苇荡里的芦苇一趟趟搬到渔船上。他说,要是赶上往年水多的时候,水都到了芦苇荡旁,他可以将渔船靠在一旁收割芦苇。
【缺水·回忆】
东田庄的老村长田林泼今年已72岁,淀内水位的日益下降,使他想起了上世纪80年代干淀的经历。1984年,淀里的水就开始越来越少,渔船运载人和货物需要人力推动或拉动,物价都涨了好几倍。
1985—1987年的3年间,白洋淀彻底干了,鱼虾全死光了,人们都在淀内种玉米棒子,“淀内可以走汽车”,原来的水上交通都变成了陆上交通。1988年7月,淀内突然来水,淀内种植的庄稼都被淹没了。>>>>>>阅读全文
【缺水·影响】
“准5A景区”开春游客将锐减
安新县委宣传部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白洋淀正在评选5A级旅游景区,因此,他们不愿对外透露白洋淀“干淀”的任何消息。
“广大游客都是冲着白洋淀的水来的,如果干淀,明年一开春或五一是不会有多少人来这里的。”安新县旅游局一位负责人说,去冬今春的“死鱼事件”,就使得今年五一黄金周的游客锐减。
“华北之肾”衰竭 可成风沙源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总工程师魏复盛说,白洋淀之所以有“华北之肾”的美誉,是因为那片湿地是一个常年蓄水的浅水湖,有深泽和大面积的芦苇荡,它具有净化水质的功能。
另外,白洋淀对补充周边地区的地下水、减轻气候干燥程度、维护京津及华北地区生态环境有重要的作用。
“这片湿地不能干,如果白洋淀地下水开采过量出现地下水位下降,即使将来淀里来水了,也会很快漏没了。”魏复盛院士说,干淀会使白洋淀周边的生态环境发生重大改变:在白洋淀生长的鸟、鱼、植物等失去了适合的生存环境,会逐渐消失,当地的生物链会遭到破坏。
“白洋淀干了以后,当地气候会变得干燥,尘土飞扬,会加重当地的扬沙或浮尘天气。甚至会加重北京地区的风沙天气。”魏复盛院士说。
但同时魏院士也表示,因为春天发生沙尘暴时大多刮西北风,多数会将内蒙古等地的沙子刮到北京来。而白洋淀在北京南部,只有出现适合的气象条件,才可能出现影响北京的风沙天气,“估计这种情况不会发生,白洋淀干淀对其局部环境影响较大,对北京地区影响较小。”
昔日的白洋淀。
【补水·准备】
水文站坚持“特别观察”
在安新县水利局二层楼梯口,摆着一块小黑板,上面记录着每天白洋淀的水位变化:“11月1日6.47米、3日6.46米、7日6.45米……”
按规定,白洋淀水位达到干淀水位(蓄水量5000万立方米、水位6 .5米)以下,就不再观测水位情况。但此次干淀涉及淀区39个村庄10万百姓的生产、生活,水文站对处于干淀状态的白洋淀“特别观察”,每天的水位情况都要上报。
今天上午,枣林庄水文站的小刘通过望远镜观测到白洋淀的水位——6.42米。他说,10月22日,白洋淀水位达到“干淀水位”6.5米,此后水位一直不断下降。
为保障白洋淀持续适宜的水位,近年,国家水利部、河北省、保定市积极探索白洋淀流域内补水与跨流域补水相结合的长效补水机制,使白洋淀摆脱缺水干淀的困境。自1997年以来,先后引水济淀17次,白洋淀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性保护。
为保障生态环境,白洋淀景区加强污染综合治理,投入4000多万元实施河底清淤及主航道毛石护坡工程,投资近亿元建成污水处理厂。加快淘汰燃油机船步伐,累计淘汰燃油机船132艘。采取淀区村建垃圾填埋厂、“三防”(防漏、防渗、防蝇)厕所、垃圾池(箱)等措施,有效解决了淀区居民生活垃圾对环境的污染。为改善湿地环境,白洋淀景区还将淀区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三个区域,分别进行禽鸟保护、科学研究和旅游开发。>>>>>>阅读全文
据介绍,此次“引黄济淀”按黄河位山闸60立方米每秒的引水流量要求,调水时间约90天。总计入冀水量约3.38亿立方米,其中实际入淀水量预计1亿立方米左右。“引黄济淀”工程结束后,白洋淀水位将上升到7.45米,水面增加3倍。专家说,“引黄济淀”是跨流域引水维持白洋淀生态环境的首次尝试,它对维护水区群众的生产生活,保持白洋淀的生态环境,乃至改善整个华北地区的生态环境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阅读全文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