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障白洋淀持续适宜的水位,近年,国家水利部、河北省、保定市积极探索白洋淀流域内补水与跨流域补水相结合的长效补水机制,使白洋淀摆脱缺水干淀的困境。自1997年以来,先后引水济淀17次,白洋淀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性保护。
为保障生态环境,白洋淀景区加强污染综合治理,投入4000多万元实施河底清淤及主航道毛石护坡工程,投资近亿元建成污水处理厂。加快淘汰燃油机船步伐,累计淘汰燃油机船132艘。采取淀区村建垃圾填埋厂、“三防”(防漏、防渗、防蝇)厕所、垃圾池(箱)等措施,有效解决了淀区居民生活垃圾对环境的污染。为改善湿地环境,白洋淀景区还将淀区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三个区域,分别进行禽鸟保护、科学研究和旅游开发。
生态环境的改善,使白洋淀湿地生态功能逐步恢复。目前这里的鸟类种类达192种,绝迹多年的白天鹅、东方白鹳等不时出现在芦苇丛中。鱼类资源也从2000年的11科18种恢复到17科34种,一度绝迹的马口鱼、棒花鱼等重现白洋淀。地下水水位下降趋势得到明显遏制,地下水位比周边地区高出2.4米。
白洋淀水面将扩3倍
新华社电(记者 李俊义)12月9日11时30分,随着十二孔闸开闸,奔波近400公里的黄河水终于流入白洋淀。
据了解,此次“引黄济淀”是黄河首次向白洋淀实施生态输水,11月24日,黄河水从山东聊城位山引黄闸调出,12月5日到达河北任丘任文干渠。经过4天的污水导流和蓄水,黄河水成功入淀。
白洋淀是华北平原为数不多的生态湿地之一。近年来,河北省年降水量一直偏少,致使太行山区大中型水库和白洋淀入水量严重不足。从1997年以来,白洋淀已经15次从流域内紧急调水。此次调黄河水之前,白洋淀已经干淀数月,水位降到干淀水位标准的6.5米以下。
据介绍,此次“引黄济淀”按黄河位山闸60立方米每秒的引水流量要求,调水时间约90天。总计入冀水量约3.38亿立方米,其中实际入淀水量预计1亿立方米左右。“引黄济淀”工程结束后,白洋淀水位将上升到7.45米,水面增加3倍。专家说,“引黄济淀”是跨流域引水维持白洋淀生态环境的首次尝试,它对维护水区群众的生产生活,保持白洋淀的生态环境,乃至改善整个华北地区的生态环境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