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气温逐步上升、极端天气变化加剧等现象,可能与人类排放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效应气体有关。中山大学教授陈镇东在国科会支持下,今天发表「东南亚陆地及海洋的碳循环研究」。
陈镇东表示,河流也会排放二氧化碳到空中,而且全世界约40%的河流上有水库,当河水蓄积在水库中,深水内缺乏氧气,有机质就会分解出甲烷、以及氧化亚氮等气体。
陈镇东说,以研究看来,水力发电绝非干净的能源,温室气体排放量甚至比火力发电厂还高,因此,未来不应该以发电为由,继续兴建水库。同时以三峡大坝的水库规模,比目前东南亚所有的水库加起来都大,因此排放出的温室气体量将更为惊人,可能引起更严重的温室效应。
陈镇东表示,甲烷吸收太阳光能力是二氧化碳的21倍,代表排放一吨的甲烷,相当于排放21吨的二氧化碳,而排放一吨的氧化亚氮,更相当于排放200吨的二氧化碳,因此会带来更严重的温室效应。
从泰国、柬埔寨、越南等合作国家的研究也发现,与温、寒带地区相比,东南亚的50余条河川及水库,由于有机质含量高,因此都释放更大量的二氧化碳、甲烷及氧化亚氮到空气中。
而以台湾的20个水库,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也超过想像,二氧化碳含量的浓度,约在2000-4000ppm间,比起正常空气、水表中的375ppm,高出六到十倍,翡翠水库更高达8000ppm。
来源:天益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