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每年要“吃”掉4亿双一次性筷子,相当于消耗8万亩树林。
这一说法来自有关部门的权威统计。为此,市政府早在去年就颁布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展循环经济的决定》,《决定》指出:我市餐饮服务企业应当逐步取消使用一次性餐具。
事实却是:一次性筷子并未就此销声匿迹。
大行其道
渝中区的解放碑、储奇门附近,餐馆遍布。近日,记者随机走访发现,其中七成以上都使用了一次性餐具,规模小的一般只摆放了一次性筷子,稍具规模的则用上了包括有一次性筷子、湿纸巾和牙签的“三件套”。
“要想让餐馆自觉取消一次性筷子是不可能的。”一位餐饮老板私下透露,“对小餐馆来说,这样省水省电、省时省力。对大一点的店来说,则是一笔重要的利润来源。”
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最便宜的木筷每双不到0.02元,对于每天100人流量的小店,一次性筷子的成本仅2元左右,远远低于用“老”筷子需要花销的水费、消毒费、人力费。而大一点的店里用的“三件套”更是利润惊人,一般每人两元的餐位费中,其利润在1.2元以上,就一个日平均客流300人的中档餐馆而言,每天仅三件套的纯利润就有300多元。
尽管如此,对于使用一次性筷子,餐饮老板对外的说法则是:“干净卫生,消费者都爱用。”
监管困难
“除了不环保,使用一次性筷子最大的隐患就是卫生问题。”市质监局有关人士说,本地没有成规模的一次性筷子生产企业,多是一些无证经营的小作坊。这类作坊小而散,甚至打一枪换一个地,如果没有群众举报的确切线索,很难查处。即便这样,全市的总体情况也很难掌握。
该人士回忆,近两年,只在渝中区石板坡查获了一起非法加工、销售一次性筷子的窝点。该窝点从火锅店、饭馆回收用过的筷子,用硫磺熏煮、烘干后再用滑石粉抛光。这样的“黑心筷”不但会导致呼吸道疾病,还可能造成交叉感染。
此外,一次性筷子异地制造后本地流通,也给监管带来了难度。
出路在哪
一次性筷子应不应该继续存在?
重庆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有关专家认为,从经济学角度看,木材作为一种稀缺的经济资源,应该有节制地使用。只看到一次性筷子的短期经济利益而牺牲生态的长远利益,是一种短视作法。从这点上说,完全可以取消一次性筷子。从资源利用最佳效率来看,目前,生产一次性筷子的原材料主要是杨树、桦树和毛竹。它们生长周期很短,如果能有计划地种植、砍伐,形成一整套产业链,还是可取的。另外,如果用边脚木料制作一次性筷子,也是一种资源的合理利用。此外,相关的回收体系建设应完善。
市社科院有关专家认为,由于存在利益关系,仅靠餐馆的自觉无法减少一次性筷子的使用量,应该出台配套细则和惩处措施。据市政府法制办相关人士透露,下一步,取消一次性餐具的相关配套措施将陆续出台。
部分“三件套”暗藏“黑心”
多年来一直在北京东郊做日用品批发生意的秦女士告诉笔者:“三毛左右的‘三件套’都属于比较正规的渠道生产的,市场上最便宜的‘三件套’每套两毛钱就能拿到。主要便宜在这些供应商使用的是从餐馆酒楼低价回收来的筷子,每双筷子能节省一毛钱左右。如果湿纸巾采用黑心棉制造,成本就更低,目前北京市场上价格比较低的‘三件套’内装的基本上都是黑心湿纸巾。”
笔者随后从主要从事筷子加工的浙江浙南竹木有限公司陈经理处了解到,一次性带节竹筷每双价格为0.056元,加上到北京的运费,每双成本大概在0.08元左右。漆木筷子每双在0.3元左右,根据木材不同价格略有变化。
笔者:“三件套”里的筷子一般都是连体密封的,回收使用的可能性大吗?
秦女士:你看见的只是其中一种。“三件套”里的筷子分好几种,内装一般分一次性筷子、带漆的筷子和竹筷。只有连体的竹筷子一般不会被回收,一次性的木筷子只要经过简单的回收清洁,把方头打磨成圆头就可以了。漆筷更是简单,只需要清洁一下就可以内装了,顾客根本就分辨不出来。
笔者:漆筷一般都是重复使用的,缺乏回收的货源很难操作吧?
秦女士:一看你就是外行。除了部分一次性木筷是被餐馆扔掉后从垃圾站或废品收购站回购外,漆筷“三件套”一般都是餐馆酒楼和厂家合作的,厂家每送一次新货,就会取一批餐馆清理出来的漆筷,循环使用,双方都高兴。这样一来,搞得我们现在的生意是越来越难做了。
笔者:回收再造的工艺复杂吗?
秦女士:一次性筷子的再加工流程极其简单:在放有洗衣粉的水池内浸泡刷洗一下后,用氢氧化钠熏蒸消除霉点,再用工业用双氧水浸泡漂白,然后捞出晾晒烘干,打磨装袋就成了可以出售的“新的”一次性筷子了。
餐馆推销“三件套”有绝招
餐馆酒楼在推销“三件套”时,一般都会对服务人员进行简单培训。
当笔者问起消费者不愿意使用“三件套”餐馆怎么办时,一位业内人士告诉笔者:“很少遇到坚持不使用‘三件套’的顾客,万一遇上了,餐馆一般会提供应急使用的一次性免费筷子,但这样的情况很少遇到,餐馆酒楼使用‘三件套’是有方法的,一般对服务人员都会经过简单培训。”
一是心理攻势:桌面上只摆放“三件套”,让顾客见不着免费筷子,使其从心理上忽略筷子问题,经过这一环节至少有70%的顾客会在不知不觉中使用上“三件套”。
二是面子攻势:对顾客声称为了卫生,本店只提供“三件套”。在这个环节里,包房里的顾客,尤其是情侣等碍于面子,一般都会被迫使用“三件套”,90%顾客会选择接受“三件套”。
三是热情攻势:顾客一落座,服务人员马上热情地为其撕开面前的“三件套”,就算顾客原本不想用,服务人员态度一好,也就默认接受了,“为‘三件套’较真的顾客特别少,我做了十几年餐馆生意,也没有遇到几个。”这位业内人士说。
经过这样三个环节,不使用“三件套”的顾客就很少了。在结算价格方面,很少有顾客事先问起,如果有事先问的,餐馆就报价一元一双,没有问起,结账时都是按照两元结算。
据《北京晨报》报道 近日,北京通州工商分局查处的一筷子个体加工厂,其生产原料都是以每公斤0.6元至0.72元不等的价格从附近饭店回收来的废弃筷子,他们对这些废弃筷子打磨、抛光,用洗涤灵清洗,用84消毒液浸泡、烘干处理后,以每双0.02元的价格再次出售给各大饭馆。笔者日前发现,不仅仅是一次性筷子的质量令人担忧,餐馆普遍使用的“三件套”也同样存在回收再利用的“黑心三件套”。
如何识别黑心“三件套”
对于如何识别餐馆酒店“三件套”质量问题时,江南竹筷厂的工艺师司涛告诉笔者:“正规厂家生产的‘三件套’内装的竹木筷子,一般都是连体的,使用的基本上都是一次性筷子。
如果‘三件套’内装的筷子是漆筷、分体圆头或尺寸比一般筷子要短细,基本上都是回收再造的‘三件套’,合格的竹筷颜色是淡黄色,过分白或过分黄一般都是经过回收处理的。还有,合格的‘三件套’内装的湿纸巾纱质比较细,相互间没有绒毛粘连,同时带有一股肥皂的清香。黑心湿纸巾打开后带有刺鼻或霉腐味,使用后皮肤上会产生粘连或紧绷感,严重的会产生瘙痒或灼痛感。另外,合格厂家生产的‘三件套’都有正规的厂名、厂址、联系电话和卫生合格证。”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陈树兴告诉笔者:“工业用氢氧化钠和双氧水都是国家明令禁止在食品中添加的。工业用双氧水里面含有较多的铅、砷等有毒物质,这些物质如果在筷子里残留,人用了被吸收以后会引起各种各样的疾病,比如肝、肾的疾病,甚至致癌;工业用的氢氧化钠和工业用双氧水的有毒机理一样,它也是一种很强的腐蚀剂,会对消化系统产生大的腐蚀作用。”
“三件套”收费当明示
北京市饮食行业协会秘书长何之绂告诉笔者:“‘三件套’收费应该坚持两个原则,一是明码标价,在封套上或者餐馆明显位置标示,二是餐馆应准备消毒的免费筷子,供顾客选择。如果不具备这两个条件,顾客可以拒绝支付‘三件套’费用。收取标准是否合理主要由市场决定,如果顾客能接受,收取就属于合理的。”
北京饮食网市场部刘建明认为:筷子作为餐饮企业服务的基本工具,其成本早已经包含在餐饮食品的费用中,不应该另行收取顾客费用,以此获取巨额利润更是不合理。不少顾客往往碍于面子被迫支付这笔额外开销。但作为理性消费,顾客应主动索要免费筷子。遭遇强卖消费者可投诉
北京市消协的工作人员告诉笔者,消费者有知情权,有决定消费什么的权利,即使菜单上标明了“三件套”的费用,但作为餐馆还是应该事先口头告知,让顾客明白消费。而作为顾客,在就餐前也应仔细查看菜单上是否有对小食、餐具、湿巾等标价后,再决定是否消费,万一遇到餐馆强卖“三件套”的情况,消费者也不必当场与商家发生不必要的争执,可以保留票据向有关部门投诉。
近日,随着北京、西安、山东等地工商部门相继查获大批回收加工的一次性筷子,一次性筷子的质量卫生问题再次引起了全社会广泛关注。日前,笔者在采访餐馆一次性筷子的使用问题时,发现不少高中档餐馆用来替代一次性筷子的“三件套”,不但隐藏着惊人利润,同时市场上同样流通着大量回收再使用的“黑心三件套”。
八成餐馆使用“三件套”
笔者日前在采访一次性筷子使用情况时,发现使用一次性筷子的大都是中小餐馆和小吃店,而其他稍具规模的餐馆大都使用的带湿纸巾的一次性筷子———三件套(内含一次性湿纸巾、筷子和牙签)。笔者对北京18家餐馆进行了走访,14家餐馆桌面上摆放的都是“三件套”,另有两家餐馆在大厅里没有摆放“三件套”,而是在包房里摆放着“三件套”,只有两家餐馆没有摆放“三件套”,也不提供“三件套”。
使用“三件套”的餐馆超过八成,其中13家餐馆“三件套”每套为两元。其中一家不提供“三件套”的天天美食城的夏女士告诉笔者:“我们以前也是用‘三件套’,来我们这里消费的顾客都是中低收入者,大都不愿意使用,只好换成一次性筷子了。现在中高档餐馆和规模稍微大点的餐馆基本上都使用‘三件套’,凭空多出一大块儿利润,谁都愿意用。”
一个“三件套”纯利1.7元
为了弄清楚餐馆热衷“三件套”的真正原因,笔者找到了一位业内人士,在笔者一再保证不透露其所经营的酒楼名字后,他告诉笔者:“餐馆酒楼喜欢用‘三件套’除了给顾客有档次和给餐馆节省了一大笔清洁、消毒的成本外,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三件套’给餐馆带来的惊人利润,就一个日平均客流300人的中档餐馆而言,每天仅‘三件套’的纯利润就超过500元,一个月就超过1.5万元,一年至少进账18万元,连锁经营企业每年仅‘三件套’的纯利润就超过百万元。我说的还是通过正规渠道正常运作的利润,还有其他一些更能节省成本的方法。”
当笔者追问具体有哪些更能节省成本的方法时,他犹豫着不肯继续说下去,称“正规经营的环节可以说,但同行之间不揭短。”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北京某大型餐饮企业负责订购一次性餐具的管理人员告诉笔者,他们的一次性餐具都是由总店统一订购的,8个连锁店每天至少要消耗掉近万件一次性餐具。按照平均每天8000套计算,每套按照2元售价、1.7元纯利润计算,每天的“三件套”纯利润超过1.3万元,每月近40万元,仅此一项,全年利润就在500万元左右。而笔者从北京市饮食协会了解到,目前仅北京饮食行业协会拥有的会员单位就有11000多家,具有连锁规模的有五六十家,参照此数,京城餐馆酒楼每年在“三件套”上,直接从消费者身上获利数亿元。
为了进一步了解“三件套”的利润情况,笔者以顾客的身份找到了北京富通瑞达酒店用品销售中心,该中心一名姓黄的销售人员告诉笔者:“我们这里接的‘三件套’起印数至少1万套,封套单色的价格为每套三毛一,超过3万每套可优惠到两毛九,这已经是全市最低的了。”随后笔者拨通了在网上经销的其他4家酒店用品公司,价格基本维持在每套0.3元到0.5元之间。按照最普遍的每套进货0.29元、售价2元的价格计算,餐馆里每使用一套“三件套”的纯利润超过1.7元,利润翻了近7倍。
多数顾客被迫用“三件套”
笔者就“三件套”的使用收费问题,在北京春秀路和新中街的餐馆随机采访了20位顾客,4人表示“没有仔细想过”,12人表示“没办法,被迫使用”,两人表示“无所谓”,两人表示“坚决不用,不换筷子就换餐馆”。
某公关公司公关部主管王娜告诉笔者:“我对‘三件套’比较厌烦,由于工作性质,我们要经常同客户沟通,请吃饭是必然的,公司活动由公司报销倒不觉得,起初对‘三件套’也没怎么留意,但随着客户群的扩大,很多时候,我自己要请客户吃饭维护关系,每次都是10来人,每月10来次很平常,光‘三件套’我就要支付好几百元。公司每年支付在筷子上的钱就得好几万元。当着客户的面,怎么可能去计较一双筷子?只好打肿脸充胖子,眼睁睁看着商家宰自己一刀。自己私下请朋友或跟家人一起吃饭时,我是坚决不用‘三件套’的。提供免费餐具是餐馆的基本义务,现在却要顾客花钱做冤大头,太没道理了。”
来源:中青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