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发现一种可在三峡库区消涨带生存的植物
2006-12-25
专家发现一种可在三峡库区消涨带生存的植物,这将为破解三峡库区消涨带植被恢复难题带来希望。

    湖北省长江大学专家经过筛选试验,发现有一种草本植物在10米深水淹没的10个月内仍在生长,且在退水后迅速返青、生长旺盛。专家称,这将为破解三峡库区消涨带植被恢复难题带来希望。

    由于季节性的淹水和干旱的交替淹露,加上水的不断冲刷,库区坡面的土地十分贫瘠,只有少数陆生植物或水生植物,随着水位的涨落在枯水期或涨水期生长。但是,目前了解到的既耐旱又耐涝的植物均在光热不同期的条件下生存,而三峡水库的特点是冬春蓄水,消涨带光热同期,因此库区消涨带将没有定居植被,消涨带的生态环境变得极端恶劣,其水土流失可能十分严重,成为一大难题。

    长江大学园林园艺学院朱桂才副教授率领的研究小组采用筛选方法,从大量的乡土植物中,筛选出一种水旱共耐性草本植物,从去年开始在三峡库区的涨落带试验,结果表明这种植物在10米深水中淹没的10个月内仍在生长,退水后迅速返青、生长旺盛。

    朱桂才认为,三峡库区采用工程防护的方法,用铆杆来固定不稳定边坡,短期看来效果显著,但从长期情况看有着很多缺陷,主要表现在有安全隐患、静态投资大、景观效果差、对生态影响大、不适宜植物群落的演替。如果采用种植该种李氏禾属草本植物进行生物修复,投资不到工程防护的3%,既可以有效保持水土,又可以保持生态平衡。

    选用乡土植物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朱桂才解释说,合理的植被群落结构由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组成,如果选用外来物种而非本土种,可能打破库区原有的植物群落结构,打破生态平衡,影响生物的安全性,对长远的生态造成危害,对于保持生物的多样性存在隐患。

    朱桂才设想,如果将这种草本植物作为先锋种引入,既能防止水土流失,又能固磷、固氮,改善土壤的营养条件,为后续物种的迁入、定居创造合理条件,形成良好的植物生长环境,为最终解决库区消涨带植被恢复难题带来希望。

    在中国草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上,中山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杨中艺教授等认为,这一研究成果可望破解三峡库区消涨带植被恢复难题。

来源: 新华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