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椰子林“冒”出非法钛矿
钛矿事故频发污染严重 文昌下决心治乱治散
“500吨沙子大致可以淘洗1吨钛(矿砂),品相好的要稍少一些,品相不好的要多一些,目前,钛(矿砂)的市场收购价是9000—10000元/吨,还有的6000—7000元/吨,应该说利润相当丰厚,收入非常高。”一矿工如是说。
记者目击
椰子示范林地冒出钛矿
天空中飘着零星小雨,时间已经指向2006年12月15日上午10时,可能是天气阴冷的缘故,文昌市冯坡镇的街上没有多少行人。找到热心人张福老汉,记者花了不少功夫。
“你们是来采访钛矿的事吧?”还没开口,张福老汉已猜到了记者此行目的。
“采钛真的是毁林毁地又毁家园,你看,以前绿树成荫的林地,现在却变成了寸草不生的‘人工’沙漠。”记者顺着张老汉指的方向望远处的采钛区,光秃秃的荒漠边缘有一处采钛后留下的偌大的沙坑,泥水中央是一副拆散的铁架子。
“这里以前是政府的椰子示范林地,因为采钛,后来也变成了沙漠。”张福老汉指着一块省林业厅(现省林业局)、省林业总公司、国营岛东林场1999年6月10日所立的石碑介绍。
“矿被取缔了,但矿老板却不出钱复垦复绿,所以这些沙坑可能要永远留在这里。”张福老汉痛惜地说。
张福老汉说:“自2002年附近有人洗沙淘钛以来,环境条件又开始恶化。现在村子里的水井也受到污染,饮用水变成了黑色,村民只好去村庄外围另挖水井。采钛也侵占了一部分耕地,使得部分青年无所事事,还沾染了各种坏习惯。”
矿工自述
暴利背后有很大风险
在坑坑洼洼的土路上行驶了一个多小时,记者随张福老汉来到一处正在开采中的钛矿区。靠近海边是两块林地,林地中间是一处200多亩的沙丘。采钛作业将这里分割成了几个大沙坑,沙坑底下是深不可测的泥水,泥水中央安放着正在作业的机器,机器底下,塑料管里排放出漂浮着油污的黑水,排水管的另一头,冒出了闪闪发亮的锆钛矿砂。
张福老人领记者来到了采钛区的背面。一条泥沙河展现在眼前。附近是一块大面积裸露着的地皮,经过采钛排出的污水长时间的浸泡,已经龟裂。泥沙河的尽头,采钛排放的污水,未经任何处理汇流到一起正流向大海……
随后记者来到了恒星公司的宿舍区。10多名男男女女正围在一起吃午饭,攀谈中记者得知,这几人来自重庆开县,为恒星公司的合作伙伴。
“恒星公司出资金和设备,并负责审批,我们出劳力,利润双方八二分成。”一位工人说。
“500吨沙子大致可以淘洗1吨钛(矿砂),品相好的要稍少一些,品相不好的要多一些,目前,钛(矿砂)的市场收购价是9000—10000元/吨,还有的6000—7000元/吨,应该说利润相当丰厚,收入非常高,恒星公司也给我们出面办理了保险,工伤时也能正常报销,2003年开工我们就一直在合作,应当说这儿还算正规。”另一位工人笑着说。
“做你们这行有没有风险?”记者问一位女矿工。
“塌方,爆炸,触电,水淹,其他大大小小的事故也经常发生,高利润肯定有高风险,但如果防范得当,一些小事故还是能避免。”对方回答。
沉重代价
伤亡事故频频发生
钛,在小学生眼里只是一个生僻的汉字,在科学家眼里就是一种稀有金属,在当地村民眼里则是一种灰乎乎的灾难,在采矿矿主眼里就成了钱袋子。它曾经让部分人荣耀无比,也曾经让一部分人变得无所事事、贫穷而且正在变得更贫穷,甚至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数字触目惊心:2000年,文昌市非煤矿山发生事故13起,死亡13人。2002、2003年事故有所下降,每年1起,各死亡1人。自2004年下半年到2005年7月25日为止,文昌市采矿业共发生伤亡事故11起,造成11人死亡,其中锆钛矿开采事故9起,死亡9人……在这些死亡事故中,有矿工触电死亡的,有落水死亡的,也有矿坑的沙土塌方造成死亡的。
记者从文昌市有关部门了解到,今年11月底,文昌市翁田镇某区锆钛砂矿点燃炸药施工作业,但因爆破工没有经过培训属于无证上岗,造成了1名工人死亡的安全生产事故。
正规的公司情况还能好些,对于私挖滥采、偷偷摸摸干的那些“不正规”的公司来说,工人不经培训就可以上岗,作业时没有雨鞋、雨衣等防护服,安全根本没有保障。“这一行毕竟是风险活,有出路的人,肯定不会走这一条路。”在另一处钛矿公司打工的四川籍民工老吴如此说。
各钛矿开采企业“重生产,轻安全”的思想严重,安全规章制度不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不到位不规范,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长期以来,安全投入严重不足,安全设备设施简陋或缺乏。以上是记者从文昌市一部门递交给文昌市政府的钛矿企业安全生产情况汇报材料中了解到的情况。
“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政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文昌市政府一位工作人员说。
整改目标
已经从治乱转向治散
据了解,文昌市已查明或初步查明的矿产共18种,矿床14处,矿点17个,其中的锆钛砂矿和石英砂矿储量最大,为该市的优势矿产资源。
作为重灾区之一,文昌市的矿乱问题得到了上到中央,下到省委省政府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2005年11月底,在文昌市委谢明中书记的指挥领导下,展开了声势浩大的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行动。并就此制定出了具体的工作目标:2005年以治乱为主,2006年以治散为主,同时开展相关规范工作,目前治乱工作已基本完成。
通过治理和整顿,文昌市的矿产资源管理秩序得到全面好转,从无序、混乱开采向有序依法开采转变;从松散、粗放生产逐步向节约型转变;从先开采后治理到边开采边治理转变,实现了“三个转变”。
另一组数字足见文昌市政府的决心:2005年11月文昌市自开展整顿和规范矿业秩序工作以来,先后组织了8次大规模部门联动,投入经费10多万元,拆除或炸毁非法采矿机组135部、三角槽25个,拆除变压器43部,对文昌恒星、三联、海华等30多家采矿企业发出了限期整改通知,依法吊销1家企业的采矿许可证。另外还对54家锆钛矿加工厂逐一排查,对其中29家有营业执照但没有办理加工矿产品许可证的企业进行了整合。
同时,文昌市还争取资金复垦复绿。文昌市共有采空区面积4.9万亩,该市一方面要求各企业对各自范围内的采空区进行复垦种植树木,另一方面积极组织资金对历史遗留和非法偷采造成的矿坑进行复垦,共筹措近200万元,复垦了近4万亩采空区,并全部复绿。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从源头上治理非法采矿
今年1月18日,文昌市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领导小组办公室向文昌恒星、文昌三联等多个钛矿企业发出了限期整改通知。
治理和整顿,作为老百姓的张福老人也能感同身受。白沙村、青蓝坡上村等附近的3个无证照钛矿点被取缔了,环境开始好转。
“个别基层领导对矿业秩序的治理整顿时松时紧,缺乏连贯性,基层干部有一定的畏难情绪,违法分子有一定的社会势力,干部群众举报违法行为有一定的顾虑,害怕报复,此举给违法分子留下了一定的空间;一些重点区域仍出现乱采滥挖非法采矿的反弹现象,非法采矿还没有从源头上得到治理;政府的主导部门联动工作机制尚未完善,技术手段和装备有待加强;个别企业还存在越界违法采矿和采空后不及时复垦的问题。”汇报材料也就治理后的问题敲响了警钟。
“在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领导下,我们会继续保持高压势头,对非法开采进行严厉的打击,采取措施从源头上治理非法采矿。同时,我们还将探索让采矿业走上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路子。”文昌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局长李辉说。
“听说国土资源部部长孙文盛来文昌视察工作,足见政府打击非法采矿的信心和决心。但愿所有的噩梦能就此停止,文昌就此走向辉煌。”市民王先生表达了自己的愿望。
来源:海南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