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奈:兰州重污染天气逢冬就抬头
2006-12-21

兰州空气污染被“雾气”笼罩

  无奈:污染指数500  重污染天气为何逢冬就抬头?

  中广网兰州12月21日消息  428,464,500,从12月16日、17日到18日,康明科不断透过窗户看外面灰蒙蒙的天和马路上匆匆而过的行人。作为兰州市环保局科法处副处长的他说,“这几个数据放在别的地方也许不能说明什么,但作为污染指数却不得不让人惊心。”康介绍,污染指数达到300,就已经是重度污染了,更何况在400以上呢!

  兰州的空气污染问题由来已久,尤其是冬季,更是十分突出。一年前来兰州工作的王兴对去年冬天弥漫的大雾记忆犹新,“近一个星期,兰州从早到晚都是雾蒙蒙的。起初以为只是天气不好,后来才明白是空气污染。”

  由于污染严重,兰州市成为呼吸道疾病的多发地。12月17日,三爱堂医院呼吸科护士长李晓莉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接连几天,患呼吸道病的人明显增多,因为床位不够,部队内部的病号不得不挤着住”。李晓莉在查阅资料后估计,12月份应该至少比去年同期增加20%的病人。呼吸科的主治医师谢主任告诉记者,粉尘颗粒污染,最容易导致上呼吸道感染,引发哮喘和肺心病等呼吸道疾病。

  “兰州的主要大气污染因子随季节而变化。”康明科告诉记者,兰州大气污染呈扬尘、煤烟和机动车尾气混合型污染特征,春季以沙尘、浮尘污染为主,夏秋季以泥尘污染为主,冬季以煤烟型污染为主。造成兰州大气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一是兰州市地处黄土高原,春季沙尘天气影响大;二是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约占全部能源消耗量的76%;三是重工业较多,环保欠账多,污染治理难度大、周期长;四是机动车辆增加迅速,流动污染源对市区大气环境构成压力;五是大气污染治理步伐落后于经济增长的速度,资金仍是制约污染治理的瓶颈。

  七年的“换天历程”

  事实上,兰州市从来就没有放松过“洗天”的进程。据省城调队调查了解,从1998年以来,兰州开始实施“蓝天工程”,几年来在治理污染方面的综合投入已达120亿元,重点开展了工业污染、燃煤污染、二次扬尘、餐饮业煤油烟污染和机动车尾气污染五项整治活动。

  2002年,兰州市投资8.63亿元用于天然气改造工程,通过改造兰州第二热电厂,使天然气正式进入兰州。先后改造了6000多台燃煤炉灶,并将300多台燃煤供暖锅炉改用天然气和电,促使一批重点污染企业投资20多亿元进行环保技改。同时,兰州市对一批污染严重的企业在冬季进行停产、限产处理,大大减少了工业污染物的排放。而在集贸市场大力推广“无烟集中点火,分散取火”,以及集中整治汽车尾气污染,也初步取得成效。随着“二热管网工程”的建设实施,还在3年中已减少了烟尘排放17000吨,二氧化硫2100吨,使大气质量得到较大幅度提高。

  兰州市治污的手段不只限于抓“除黑”,还着力于抓“布绿”。从1999年开始,兰州市筹资6.6亿元,完成荒山造林33万亩,栽植各类树木3200多万株,成活率达到85%以上,相当于全市前50年造林绿化保存面积总和的两倍,两山森林覆盖率提高到了74.7%。

  来自兰州环境监测中心站的监测数据显示:2001年至2005年兰州空气质量呈逐年好转趋势,空气污染指数由2001年的155下降为2005年的104。空气变好了,其辐射效应也显现了出来。2002年至2003年,兰州市与外商签约项目有195个,实际引用外资额达15.92亿元。

  然而,进入2006年,兰州的空气污染似有反弹之势。康明科介绍说,至12月18日,2006年全年I级和II级好天气比2005年减少了32天,而V级重度污染却同比增加了13天。

  大气污染治理难在哪里?

  针对冬季大气污染严重的现实,兰州市政府今年组建了工业污染、燃煤污染、二次扬尘、餐饮业油烟污染和机动车尾气污染5个专项整治组,开展了大规模的综合整治。而近期最大的“动作”,是从去年开始启动的“123”工程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