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江河十年行之八[组图]
2006-12-19

      今天早上,大理洱海淡淡的红云让我们看到了她的妩媚,远处的苍山则在太阳出来后,才露出了自己的真面目。

      今天,我们要开始云南世界遗产三江并流行程中的另外两条江澜沧江和怒江的行走,对我们一行中的许多记者来说,今天将是第一次看到澜沧江和怒江。

      从大理到澜沧江的一个拐弯后,我们就开始寻找我们要在澜沧江边采访的一户人家。开始我们以为这里离澜沧江下游的几个大型水电站比较远,当地老乡的生活应该不会太受水库建设的影响。可是没想到,在我们走进保山市瓦窑乡的澜沧江边的一户人家时,我们才知道,下游小湾电站修建后的回水将会淹掉这里农民的家。当地的老乡们十年前就听说,因为修水电站,政府可能会让他们搬家。近年来他们也听到有关可能会给他们补偿的一些措施,房子一平方给200元。让他们很不满意。
我在这家的二层楼上拍到一张照片,除了挂着的玉米以外,就是墙角堆得高高的一堆一大包一大包的大米和屋子中央挂着的一排大肉。可以看得出来,他们的日子过得是殷实的。

      在我们离开这户人家的时候,我们问他们生活中还有什么担忧的?男主人的回答让我非常强烈地想把江边人的担心今后讲给更多的人听。他说的是:我们怕搬穷!

      在大规模的水电开发中,帮助当地人脱贫是一个被认为十分实在的理由。可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水库移民生活出现的问题,难以报道。今天我们听到的:我们怕搬穷,仅仅是一条江边的老百姓的担心吗?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担心。

      在没有关注中国江河问题的时候,我也没有像今天这样迫切地要走近江河,要看看水电项目真的能帮助当地的老百姓走向富裕吗?

      这些年来很多人批评我们只顾自己欣赏风花雪月,不顾老百姓的死活。

      说我们不管老百姓死活的人,他们真的了解原住民离开自己家乡时的心情吗?这些年来,我们倒是感到越走江河,越觉得和老乡们深聊后,知道了被改变了的生活给他们带来的问题。今天澜沧江边这位农民的一句:我们怕搬穷!那些说我们不顾老乡死活的人,难道不该再多些思考吗?“建坝是为了帮助当地人解决贫困”,和“我们怕搬穷”,这之间认知的差距,到底差在哪儿了?

      离开澜沧江,我们很快就进入了怒江。怒江几条支流上的电站的确是在修建中了。这也是近年来主张在怒江上建坝的很强有力的一个声音:怒江上已经有坝了。

      我们对此的不同说法是,怒江干流上,至今还没有拦断江河的大坝。这是为什么有关专家说,请保留一条自由流淌的江河的原由。

      怒江州政府六库所在地的怒江,已经开始绿了,但还不如我前几次冬天来时那么绿。这是我第五次到怒江。和前几次不同的是,江里勘探的船不在了,只有那些被挖开的岩洞,和挖出来的沙石把江边弄得失去了它的完整性。江里为什么没有勘探船了,勘探的施工工地也悄无声息,这是为什么?

      明天,我们将沿着怒江一直走到丙中洛,除了要看看11月的怒江第一湾是什么颜色?此外,还有很多我们关心的事要在我们的行走中去看,去问。

大理

 

洱海之晨

怒江六库怒江边

澜沧江拐弯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